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推荐

农户增收它说了“蒜”

  春意渐浓,沃野复苏。连日来,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抢抓农时,全面展开春耕备耕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作为当地特色经济作物,大蒜种植成为今年春耕的“重头戏”,一粒粒蒜种埋入土地,不仅是播下了新一年的希望,也在书写着新一年的“丰收序章”。

  走进突泉县金农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分拣、挑选优质蒜种,一颗颗饱满的蒜瓣经过严格筛选后被装筐,准备运往田间。

  “前天我们就开始挑蒜种,把质量不好的都挑出去了,把好的直接拉到大田里头栽上。”太平乡五星村村民王玲说。

  来到太平乡紫皮蒜种植基地,轰鸣的播蒜机正穿梭于田间播种大蒜,工人们辅助播蒜、铺膜、覆土,手中的动作麻利而精准,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紫皮蒜种植不仅为合作社带来了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家住太平乡五星村的村民王凤江就是合作社的一名工人。

  太平乡五星村村民王凤江一边挥舞着锄头一边高兴地说:“我已经在这干好几年了,一个月有4500元的收入,我家就是五星村的,离这不远,是浇浇水、锄锄草,活儿不累,还守家在地的。”

  太平乡五三村是远近闻名的大蒜种植村,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壤资源条件,产出的紫皮蒜在蒜浆、蒜味上别有一番风味,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024年,突泉县气象局推广建设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与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紫皮蒜由庭院走向大田的气象服务,建立紫皮蒜气象服务指标,将气象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到紫皮蒜种植。

  突泉县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宫小朋介绍:“我们从8号就开始播种了,大概还有一两天全部种完了,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电商销售等方式,拓宽紫皮蒜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每亩地大概有一万两千元收益,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紫皮蒜产业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打造紫皮蒜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

编辑:李晓艳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