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满洲里

生活垃圾“变形记”: 探索“变废为能”的绿色循环秘密

  漫步于满洲里的街头,入目是澄澈如洗的蓝天,悠悠飘荡的白云。市民有的在公园里悠然自得地散步,有的在湖边惬意地垂钓,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缓缓铺展。这美好景象的背后,是满洲里多年来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不懈奋斗。

  七年前,对于满洲里来说垃圾处理是一大棘手难题,填埋垃圾仍然是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土地,还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严重污染,威胁着城市的生态健康。然而,随着2018年满洲里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成并投入运营,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当下,海创已然成为城市生态循环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其日处理能力高达400吨,配备的1台8MW凝汽式汽轮机及9MW发电机组如同强劲的心脏,持续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注入动力。每年,它能处理生活垃圾15万余吨,发电量达4200万千瓦时,这些电能可满足约2万户居民全年的用电需求。其垃圾处理范围广泛,涵盖满洲里市区、扎赉诺尔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及周边地区,如同一张严密的生态保护网,将垃圾处理的触角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怀着好奇与期待,满洲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了满洲里海创垃圾处理厂,眼前的景象颠覆了记者对传统垃圾厂的认知。这里环境整洁干净,空气中闻不到丝毫异味。若不是一辆辆满载垃圾的车辆往来穿梭,很难让人联想到,在这看似寻常的厂房之中,正存放着上千吨等待“蜕变”的生活垃圾。

  满洲里海创综合管理处处长助理成帅鹏满脸自豪地表示:“这里的垃圾厂房都是封闭式设计,就像给垃圾穿上了一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抛洒滴漏的情况,更别说有臭味‘跑’出来了。垃圾一运到厂里,马上就被倒入密闭的垃圾贮存仓。这个贮存仓一直维持着负压状态,仓里产生的臭气全都被收集起来,直接当作助燃空气送进焚烧炉烧掉,所以臭气根本没有外溢的机会 。”

  在操作间,隔着一道巨型玻璃,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工作人员熟练地移动操纵杆,操控着巨大的垃圾抓斗,有条不紊地翻动和转移垃圾,仿佛一个巨型“抓娃娃机”。

  记者惊讶地问道:“这抓斗可真大,一次能抓多少垃圾呀?”“抓斗一次可抓起5至6吨垃圾,并将其进行分区或直接送入炉内。”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道。这些垃圾在经历5至7天的自然发酵后便会投入焚烧炉,在高温的淬炼下实现从垃圾到电能的华丽转身,产生的电能并入国家电网,成为驱动城市运转的绿色能源。而燃烧完的炉渣冷却后也并未被遗弃,它们摇身一变,成为制砖的重要原材料,开启了新的价值旅程。

  在监控机房,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记者轻声问道:“这些数据很重要吧?”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认真地回答道:“对,每一个数字都关乎着整个处理流程的安全与高效,我们必须时刻留意每一个处理环节,确保整个流程安全、高效运行。”

  ​经过这一系列科学严谨、环环相扣的操作,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工业废料等各类废弃物成功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更为关键的是,二噁英等主要环保排放指标远低于严苛的欧盟标准,彰显了海创在环保技术上的卓越优势。简而言之,海创将垃圾从城市的负担转化为宝贵资源,极大地改善了满洲里市的居住环境,真正做到还城市一片洁净蓝天,让城市“呼吸”到清新空气。

  采访最后,成帅鹏骄傲地告诉记者:“咱满洲里海创项目用的可是世界领先的炉排炉焚烧处理技术,垃圾不用分拣、破碎,直接就能烧,而且烧得特别充分,灰渣产生量少,发电量还高。”

  海创项目的成功运营,只是满洲里生态环保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满洲里像呵护眼睛一般呵护生态环境。在呼伦湖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中,满洲里积极主动作为,使得呼伦湖水位回升,水面面积扩大,湿地面积得以恢复,鸟群聚集、鱼儿洄游,生态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全力推进二卡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有效保护了河湖湿地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维护了湿地和周边水系的生态平衡;按照“一轴一环一带、多点多线多园”的总体布局,大力建设城市广场和公园,精心打造生态景观廊道,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绿意与色彩。

  近几年来,满洲里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展现出新担当,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生态“成绩单”。2024年满洲里市空气优良天数为361天,占比例为99.2%,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水、声、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展望未来,满洲里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间,持续描绘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态新画卷,让这座北疆城市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满洲里人,这些年,我切身感受到满洲里生态环境的巨变,城市里的绿色越来越浓郁,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越来越少,空气也更清新了。

  采访时,一位大爷热情地跟我唠起家常。他感慨道:“现在城市里绿地越来越多,空气都变得香甜起来!这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周末孩子们带着孙辈来,一家人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心里别提多舒坦!”大爷眼中的自豪与满足,让我真切感受到生态改善给市民带来的幸福。

  满洲里的生态答卷,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对绿色发展最有力的回应。它让我坚信,只要用心守护,城市与自然便能奏响和谐乐章。未来,这片北疆大地定会绽放更迷人的生态光彩。

  (赵长利 李诗诺 王化勇)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