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赤峰

在被桃花染红的同华巷里 我们看见了教育最本真的样子

  记录春天。

  跳一曲优美的“桃花树下舞”。

  酿一瓶春天的“科学密码”。

  画一副流动的“春日妆容”。

  青石板路泛着温润的光,美丽的桃树舒展枝丫轻抚红砖墙,粉色花瓣乘着春风掠过一个个雀跃的红领巾身影。

  4月11日,松山区第十小学“同华巷里的桃花课——当春天成为孩子们的教室”主题跨学科课程在烂漫春光中如约而至。当课本里的“桃之夭夭”化作鼻尖的清香,当科学课的“花结构”变成脸上的创意妆容,孩子们用天真的笑容告诉我们:大自然,永远是最生动的课堂。

  酿一瓶春天的“科学密码”

  “酿春小铺”里,四年级孩子们正踮着脚尖挑选最完美的五瓣桃花:“老师说要选花瓣完整的,萼片可不能碰掉,这样酿出来的酒才能留住春天的味道!”

  称量白酒与蜂蜜的精准比例,观察密封罐里欢快上升的气泡,这堂融合了生物发酵原理与数学运算的“甜蜜实践课”,让四年级的小雨恍然大悟:“原来桃花酒的香气里,藏着科学课本上讲过的‘微生物魔法’!”

  画一副流动的“春日妆容”

  美术教室搬到了老桃树下,孩子们用毛笔蘸着胭脂粉,在同伴脸上描绘心中的桃花:“花瓣要从深粉渐变到白,就像被晨露亲吻过的样子!”

  语文课本里的“桃腮带笑”在这里化作立体的艺术创作,美术课的“色彩心理学”变成眼睑上闪烁的金箔花蕊。当身着汉服的小姑娘翩然走过巷口,一片飘落的花瓣恰好停驻在她手绘的桃花眉间,此刻的同华巷,俨然成了一座流动的美学博物馆。

  写一首会飘落的“桃花诗句”

  “风把花瓣吹成会飞的邮票,这是春姑娘的来信……”在“桃花情”展区,孩子们将观察日记化作一首首灵动的童诗,用彩笔为诗句配上稚拙的插画,再小心翼翼地折成纸桃花挂在枝头。

  跳一曲优美的“桃花树下舞”

  在落英缤纷的桃树下,四年级的孩子们翩然起舞。孩子们旋转时,粉白的裙摆与空中飘落的花瓣交织成流动的画卷,语文课学的“翩若惊鸿”在此刻有了最鲜活的注解。围观的家长们不禁跟着节奏轻轻拍手,有位妈妈笑着说:“这些孩子跳的比桃花仙子还灵秀!”

  教育从不止于围墙内

  从课本到桃林,从课堂到街巷,这场“会呼吸的课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真正的知识不该是凝固的标本,而应该像这满巷桃花一样充满生命力——它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恣意绽放在孩子们澄澈的眼睛里,最终化作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永恒芬芳。

  松山区第十小学校长贾国旭说:“同华巷的每块斑驳青砖、每片翩跹花瓣,都是这座城市写给孩子们的情书。当他们用科学的眼睛观察桃花结构,用诗意的心灵捕捉春日光影,用温暖的双手创造美好并学会分享时,就是在完成一场与家乡最动人的对话——这,正是教育最美的模样。桃花节,是一粒播撒在春天里的种子。我们期待着,它能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长成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那份永远不会褪色的童真与创造力。”

  在这条被桃花染红的小巷里,我们看见了教育最本真的样子。(于海颖)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