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论评论

始终和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在黎平县肇兴侗寨,习近平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座谈会”,饱含着人民领袖的真挚情怀。党员干部要拿出把冷板凳坐热的定力,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以实干实绩实效擦亮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个矮凳就是一个临时会场。一条小板凳,架起倾听群众心声的“连心桥”,深藏着心系群众的大情怀。

  坐上板凳,想好为什么而坐。我们的屁股坐在哪里?“要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这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最大秘诀。“板凳问题”看似“小事”,却彰显为民大情怀,是党员干部察民意、通民情、暖民心、解民忧的重要窗口,经常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能更好地向群众学习,学到办公室看不到、书本中找不到的妙招实招。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要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多坐坐群众的矮板凳,多走走入户的田间路,用耳倾听民声、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感知民意,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从群众实践中获取破题思路和攻坚力量,切实将党的温暖传递到群众身边,送达百姓心里。

  坐上板凳,究竟该怎么坐。群众中有大智慧,板凳上有巧办法。只有同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求到解决问题的实策。“板凳”坐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也最有评判权。要运用好“四下基层”“一线工作法”等制度,广泛开展“板凳听事、板凳议事、板凳办事”等活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碗茶,零距离普及政策、倾听社情民意、征询发展建议、收集热点难点问题,与老百姓面对面说掏心窝子的话,实打实办吹糠见米的事,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贯彻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板凳有形,蕴含的含义却无形而深厚,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动作简单,产生的力量却强大而无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落到实处,始终和人民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真正把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作者:张存蕾)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