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备耕奋进正当时。连日来,赤峰市各地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筑牢根基。
在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口镇八家村、先锋乡广义村、乌兰哈达乡联合庄村的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大型机械马力全开,平整耕地、开挖管沟、整修道路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据阿鲁科尔沁旗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经理陈永军介绍,当前施工段涉及土地平整面积达2700亩。由于该区域地势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项目方投入了约60台施工机械。2025年,阿旗规划建设旱作高标准农田3万亩,总投资7879.6万元。项目涉及天山口镇、乌兰哈达乡、巴拉奇如德苏木的部分村、嘎查。建成后,可有效解决土地坑洼零散、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将零散耕地整合成“田成方、路相连”的良田。
同样,在宁城县忙农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工人们紧密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平整土地、改造机耕道、整合荒地等作业。
宁城县忙农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张宏亮表示,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实现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的显著效果,预计亩均节本增效达400元以上,受益人口将超过1600人。自2019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宁城县始终保持每年不少于5000亩的建设速度。截至2024年底,全县已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1万亩,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同样的画面也在上演,施工人员忙碌不停,一条条笔直的机耕道纵横交错,一道道崭新的挡水坝延伸向远方,昔日的“巴掌田”“补丁地”正在变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产田”。
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南庙村村委会副主任孔祥斌介绍,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改善了农田的基本设施条件,将原来的大水漫灌改造成滴灌,滴灌年节水量约80万立方米,有效地控制地下水超采。大量提高了土地流转经营效率,使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
赤峰市秉持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高要求监管,全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赤峰样板”。截至目前,全市2024年超长期国债项目48.1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开工,工程折算进度60%;2025年第一批国债项目资金22.13亿元,建设任务90万亩,目前松山区40万亩建设任务施工企业已进场施工;翁旗正在招标15万亩,初设评审批复35万亩,预计5月底开工。第二批国债项目56万亩正在申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