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论评论

做好基层工作关键在“实”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纠治形式主义的“顽疾”,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驰而不息抓好作风,杜绝改头换面的老问题,积极应对花样众多的新问题,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改变“基层围着部门转”的现象,要从“闭门造车”转向“开门问诊”,全力纠治“重痕不重绩”的形式主义、“繁复不精简”的流程梗阻、“虚名不务实”的考核标准,让基层从“应对千条线”回归“服务一根针”。

  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必须坚持高位统筹,突出问题导向和群众关切,以基层呼声为镜,直击痛点堵点。所谓“压担”,并非要以考核“乱压担”“压虚担”,而是要以“实干”导向“明灯”引路。要全量排查职责边界不清晰、部门履职不到位、考核不合理、群众反映强烈等堵点事项,将“填表多”“会议频”“迎检累”等高频问题纳入整改清单,科学划分各线办基层履职事项清单工作,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着力破解“水过地皮湿”“挂空挡踩虚油”的问题,让政策对接泥土、让文件沾染汗水、减负减到心坎,让基层治理从“层层交表”走向“处处交心”,从“痕迹主义”到“实绩主义”,以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为刻度,在“田间地头脱鞋下河”大兴实干之风。

  当然,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在不断实践中久久为功,尤其是要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域一策、实事求是,在资源禀赋中找特色,于群众呼声中提炼“共性解”与“个性策”。要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为契机,既防“穷折腾”的蛮干,更拒“花架子”的虚功,探索出更多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从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以更加担当、专业、务实的作风,在基层广袤天地中大展身手、大有作为。(作者:周王睿)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