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近不同岗位上的劳动者,用镜头定格他们专注工作的动人身影,聆听他们用汗水和坚持书写的奋斗故事。这些平凡却伟大的劳动者们,谈起工作时,每个人眼里都有光。正是无数默默耕耘的普通人,用辛勤的汗水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用双手绘就城市温暖底色,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工地夫妻:最美的浪漫是并肩作战
来自赤峰市的陈立国和张海红是工地上一对夫妻,两人一起外出务工、并肩作战19个年头。4月21日,记者走进中建三局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公寓建设项目处时,夫妻俩已经早早来到工地工作了。
陈立国负责外墙保温,需要登上吊篮进行高空作业。张海红做小工,帮忙清理垃圾、递送材料。系紧安全帽、整理安全带……每天上岗前,张海红要为丈夫整理着装。这已成为夫妻俩的“岗前仪式”,安全是每天的必修课。
“我们一起外出打工19年,两个人能相互照应、彼此帮助,也能为家里多赚些钱。”陈立国今年49岁,他们有两个孩子,30岁那年,夫妻俩到天津一家自行车厂打工。8年前,大女儿上了大学,父母又不幸患病,经济压力巨大,两人又转向收入更高的建筑行业,先后在天津、鄂尔多斯、集宁、呼和浩特等地的工地打工。陈立国也从学徒工晋升到外墙保温技术工人。
“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一年能拿十几万回家。”陈立国笑着说,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他在老家盖了新房,一家老小衣食无忧,大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日子越来越好。
看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陈立国和张海红很骄傲,因为这些都离不开像他们一样的建筑工人的辛勤付出。


样板路上的环卫工: 珍惜热爱这份工作
环卫工人李秀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美环卫工人”,她负责的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被单位列为样板路、示范路。4月22日,记者来到中山西路,李秀平正手持30斤重的高压水枪,对道路两侧的积尘污垢进行清洗冲刷,其他人则拿着抹布、墩布二次擦拭。
60岁的李秀平至今仍清晰记得自己上岗的第一天,2005年5月26日。从事环卫工作20年来,她几乎打扫了回民区的各条街道。因为能吃苦,被分配到人流量最大、垃圾量最多的中山西路,她成为清扫组长,11年里,让这条道路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李秀平的敬业精神也感染着整个班组。环卫工人吴国霞今年40岁,她麻利地将垃圾倒入清扫车内,再将垃圾运往转运站。虽然每天和垃圾打交道,但吴国霞很开心。“我觉得当一名环卫工挺好的,365天都有活干,工资按时发放。我们家里好多人从事环卫工作,都以此为荣。”吴国霞说,公公、婆婆、丈夫,还有好几个姑姑、叔叔都是环卫工人,大家非常珍惜和热爱这份工作。
66岁的环卫工人段恩兰在中山西路工作了18年。“城市干净,心里就敞亮了。”段恩兰说,街道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清扫,卫生情况就会差,她要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阳光下,环卫工人们橙色的身影,成为城市最温暖亮丽的风景线……


烈火英雄孙豹:17年24小时待命 守护万家安宁
4月23日7时,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的消防员们集结完毕,用跑步、体能训练的方式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活。出操晨跑是每天的必修课,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坚守岗位,时刻守护着辖区平安。
孙豹在消防员的岗位上已经坚守17年,如今担任站长助理,同时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消防车驾驶员。8时,他吃完早点后,便开始对消防车辆、器材装备进行检查。9时,消防员们再一次集结,5公里长跑、百米负重跑及力量训练等高强度训练项目轮番上阵,两个半小时的训练结束后,大家都已汗流浃背。
“每一滴汗水,是为了快一秒到达现场。”孙豹说,自己从小特别崇拜军人,19岁入伍成为一名消防兵,先后在战斗员、班长、驾驶员、站长助理等岗位上历练,他早已习惯24小时待命的生活节奏。在无数个危急时刻,无论是车祸现场的生死救援,还是火灾现场的逆行冲锋,亦或是水域突发事故的紧急处置,孙豹和战士们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抢险救援。
“每当警报响起,使命感油然而生,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神圣、重要、有价值的。”孙豹说,今年1月初以来,特勤大队一站的战士们扑灭了40多起火灾,开展了20多起抢险救援、5起社会救助。每当成功将群众从危险中解救出来时,便是他最自豪、最幸福的时刻。


快递小哥刘吉丰:包裹间的奋斗诗行
每年节假日,当大多数人享受着家人团聚、外出游玩的惬意时光时,内蒙古顺丰速运呼和浩特市第二营业部的收派员刘吉丰却依然如往常一样,忙碌在大街小巷。
4月26日清晨,城市还未完全从睡梦中苏醒,刘吉丰已经到达网点。仓库里成堆的包裹,是他今日要征服的“山峰”。扫码、打包、分拣、装车,一系列动作熟练而迅速,不敢有丝毫耽搁。
“每一件包裹都是客户期待,也许是一份急用的工作资料,或是亲朋好友的礼物,还有心爱的衣物……我深知自己手中握住的,是他们的信任。”已在顺丰工作6年的刘吉丰说,五一期间,快递量要比平时有所增加,大家都盼着早点收到东西,他们也要加快速度。
穿梭在大街小巷,快递员们争分夺秒。工作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要应对复杂路况,要在烈日或风雨中前行,更要始终保持热情与耐心,将包裹准确、及时送到客户手中。每一次电话沟通,每一次微笑递件,都饱含着他们对工作的热爱。
多年来,刘吉丰一直负责玉泉区烧卖美食一条街的快递收派,他的辛苦付出和热情服务得到客户的赞扬。“每天近百斤烧卖从我手中发往全国各地,通过我的努力,让内蒙古的美食传到全国,想到客户收到快递的喜悦,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刘吉丰笑着告诉记者。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快递员们放弃休息,坚守岗位,为保障物流畅通默默付出。他们用辛勤劳动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节假日的坚守,也成为别样的风景线。


舞蹈老师周娜:用爱编织温暖故事
在呼和浩特市文化馆,有这样一位舞蹈老师,她叫周娜。她用舞蹈传递爱与希望,将温暖的光芒照进“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和“糖宝”(患有黏多糖贮积症儿童)的世界。
初见周娜老师,是在文化馆的舞蹈排练厅。她身着蓝色上衣,正专注地做着舞蹈动作示范。为了能让这些特殊孩子感受到舞蹈魅力,周娜老师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她耐心拆解每一个动作,用轻柔的话语和温暖的眼神,鼓励孩子们尝试。一个简单的抬手动作,可能要重复上百次,孩子们才能勉强跟上节奏,可她从不厌烦,始终陪伴在旁。
在周娜的努力下,原本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星星的孩子”,开始慢慢跟着音乐摆动身体,眼中也有了灵动的光彩;行动不便的“糖宝”,也在舞蹈中找到自信与快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周娜倍感欣慰。
周娜告诉记者:“舞蹈是有力量的,它能打破隔阂,带给孩子们快乐和勇气。”在课堂上,她不仅传授舞蹈技巧,更给予孩子们无尽的关爱与呵护。多年来,她组织孩子们参与公益演出,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努力与成长,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在周娜的引领下,孩子们在舞蹈世界里慢慢蜕变,而她也将继续在这条充满爱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舞蹈编织梦想,守护孩子们的未来。


扫黑尖兵付利东:坚定守护公平正义
在公安战线,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战士,他叫付利东,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扫黑除恶侦查中队中队长。自2002年投身公安工作以来,他将自己的热血与忠诚奉献给了守护社会安宁的事业。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号角吹响,付利东一头扎进了黑恶案件的侦办工作中。502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石某等人恶势力案等一批棘手案件摆在他面前,每一起案件都如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复杂的案情和狡猾的犯罪分子,付利东没有丝毫退缩。他带领队员们日夜奋战,从海量的线索中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获取关键证据,他不顾危险,深入一线侦查,分析犯罪脉络,在办公室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在侦办502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时,犯罪团伙长期盘踞,关系盘根错节。付利东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长时间的摸排、调查,逐步揭开了该团伙的违法犯罪事实。在抓捕行动中,他和同事们精准出击,成功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开展后,付利东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深知,扫黑除恶不仅是打击犯罪,更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
从警20余年,付利东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还被评为呼和浩特市委政法委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我会一直坚守下去,守护好社会的安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付利东说。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在扫黑除恶的道路上,坚定地守护着公平与正义。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刘 惠 刘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