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安全顺利出舱。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孟和朝鲁 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孟和朝鲁 摄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安全顺利出舱。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孟和朝鲁 摄

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舱在额济纳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孟和朝鲁 摄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全力护航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舱着陆。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孟和朝鲁 摄

航天员出舱后,要在医监医保专用车里进行医学检查和休息调整。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孟和朝鲁 摄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工作人员笑得很开心。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孟和朝鲁 摄

额济纳东风着陆场迎接“神十九”乘组回家。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孟和朝鲁 摄
4月30日12时54分左右,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东风着陆场东区的媒体待命点骤然沸腾,一抹红白相间的伞花绽放在天际——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舱如约而至。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凝成一道弧线,从云端延伸至大地,见证着中国航天又一次壮丽的归航。随后媒体车队迅速出发,车轮碾过碎石的声音与戈壁风声交织,仿佛敲击着返回舱落地倒计时的鼓点。
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舱裹挟着灼热的气浪稳稳扎入戈壁滩的怀抱。舱体触地的刹那,金色沙尘如巨浪般腾空而起,又在戈壁的疾风中迅速弥散。早已严阵以待的搜救分队如同离弦之箭,直升机旋翼的呼啸声与越野车的引擎轰鸣,在戈壁上奏响生命接力的交响。
14时02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向现场人群挥手致意。这一刻,因气象条件推迟返回的担忧烟消云散,现场欢呼声穿透戈壁风声,回荡在额济纳旗东风着陆场东区的上空。
这片承载历史重量的土地,名叫额济纳旗东风镇乌兰淖尔嘎查。嘎查辖区面积56万平方米,地处戈壁与沙漠地区,截至目前,嘎查登记在册人口94户218人。这里的牧民世代与风沙共舞,却始终以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神舟起落之地”的使命。当返回舱划定的警戒线在集体草场上延展,牧民们早已默契地驱赶着羊群、驼群远离核心区,民兵巡逻队的骆驼蹄印在沙丘上织成了无形的护网。
“额济纳旗是神舟起落的地方,但却是第一次落在我们嘎查!亲眼看见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舱降落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内心满是震撼与自豪!今后我们将以载人航天精神为指引,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和嘎查的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额济纳旗东风镇乌兰淖尔嘎查兼职副书记黄涛在现场激动地说。
“在地面上看到开伞后,我们根据返回舱降落的线路,快速到达了落点。我们到现场的时候,直升机刚刚降落,就开始帮着一起拉警戒线了。”作为额济纳旗军地联合搜救力量摩托旅外围搜救队的一员,从神舟十二号开始,这已经是陈峰第8次志愿参加载人飞船搜救回收任务了。“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对空观测,搜寻飞船返回舱的散落物,今天虽然风很大,但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搜救任务。每次参与任务后,我们也都会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我们搜救的速度和准确性。神舟飞船落到我们额济纳的土地上,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额济纳的儿女会一直守护着祖国的航天事业!”陈峰坚定地说。
穿越黑障、划过天际,神舟十九号的归来,不仅是一次科技的胜利,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着陆点所在的额济纳旗,被誉为“神舟故里”,这里与中国航天的渊源可追溯至60多年前。1958年,为支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额济纳旗1400多户牧民带着牲畜,主动离开水草丰美的牧场,历时12年三易旗府,最终扎根现达来呼布镇。一位老牧民回忆:“那时每天都要不停地往前赶路,在草场长大的羊适应不了戈壁滩的石子,连蹄子都磨破了。长大后母亲总会把我领到宝日乌拉旧址,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在我们的故乡,我们的这一生就是光荣的一生。”
“我家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那里也有航天着陆场!如今能穿着警服参与到搜救回收任务,再次近距离看到航天员落到我工作的地方,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赛汉陶来边境派出所民警赵亚丽说。从故乡到他乡,从仰望到守护,这个出生在四子王旗着陆场边的姑娘,曾在童年目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着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杨利伟降落在自己的家乡,如今她已身着藏蓝警服,开始守护祖国西部的航天门户。
当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舱的余温逐渐消散,额济纳旗的土地再次归于寂静。在这里,春风吹绿的胡杨与发射塔架并肩而立,共同守护着中国的航天梦想。在这里,每粒砂石都铭记着飞天的轨迹,每阵风过皆传递着星辰的回响。
神舟归航,既是终点,亦是起点。在内蒙古从西到东跨度2400公里的大地上,从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到西部的额济纳东风着陆场,以及神舟起飞的东风航天城,在内蒙古的辽阔大地上,必将见证中国航天的更多奇迹!(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高慧 康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