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为工业游按下加速键需要更多破局之举

  近两年,打卡科创公司和现代工厂,正成为一种新风潮。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工厂游”,有超过10万条笔记。“工厂游”并非新鲜事,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温不火。如今,越来越多工厂向公众打开了大门,并被地方文旅推介,多地也颁布鼓励工业旅游的政策,为这场变革按下加速键。

  “工厂游”逐渐升温,但对不少人而言依旧是新鲜事物,该行业也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情况下,“工厂游”是学生实习或业内考察参观的内容,而将工厂作为景点向游客开放,这种跨界游的变革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年轻人爱上逛工厂,消费层面的升级推动供给侧的改革,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也让“工厂游”这一跨界旅游形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行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不过,这并非“工厂游”转型发展的唯一因素,要让这场变革真正加速,还需要对“工厂游”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形成更为强大的共识,对这一举措所带来的综合性效益有更深刻的认知。

  “工厂游”作为跨界旅游的一种类型,并非只是“开门纳客”如此简单,无论是制造工厂的流水线,还是各类知名产品的展厅,以及百年老企的博物馆,如何将产品转化成资源,将工厂改造成景点,将文化演绎成故事,都需要专业化的要素支撑。为此,需要将工厂作为属地统一景点进行打造,由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扶持与专业援助,不断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工厂的管理者成为旅游的经营者,让工厂的生产资本变成旅游资源。经过打造后的工厂不仅成为旅游景点,也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同时,充分释放旅游的推广效应,让企业文化获得更多关注与认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工厂游”让更多人走进工厂,了解生产的工艺与过程,不仅是普及制造业生产常识的方式,更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工厂,他们在监督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对制造业发展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让更多人真正走进工厂,为中小学教育、科普研学提供新的实践空间,对于提升全民工匠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工厂游”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能力。成熟的“工业游”不仅涉及具体点位的改造与打造,还关乎提升游客舒适度的经营与调度,企业要获得由此带来的正向效益,必须开展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这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都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良机。

  事实上,“工厂游”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旅游效益,在很多知名企业身上已有所体现和示范。比如一些知名酒企打造的“酒文化庄园”,形成了文化与生态的场景再造,以旅游式体验和体验式旅游为一体的内容重塑,旅游示范和精品线路增加了景点的消费黏性,让企业的品牌效应得到扩散,也为“工厂游”的多赢之举找到了最佳注脚。相信在未来,有了更多的政策扶持与典型示范,工业旅游将会有更多破局之举,“工业风”也将会让各地文旅绽放新活力。 (堂吉伟德)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