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伊东东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全速运转。该公司自主研发的UAN新型环保液态化肥迎来3500吨订单,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区各盟市及周边农耕区。
“4月中旬在包头市召开的春季订货会上,我们与来自巴彦淖尔、乌兰察布等地的经销商现场签约3500吨,目前订单已经铺遍整个内蒙古地区,正在布局澳大利亚市场。”内蒙古伊东东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杨立业表示。
内蒙古伊东东研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一家以煤化工技术研发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该公司依托循环产业园上游伊东九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孔硝酸铵原料,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将煤化工中间产物转化为集“易吸收、降污染、减用量”优势于一身的UAN尿素硝酸铵溶液,每吨产品附加值提升近400元。
“我们的产品创新性整合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三重氮源,既具备速效肥的即时营养供给能力,又有长效肥的持续释放特性,一周内即可观察到作物显著生长,农作物吸收效率提升30%以上。”杨立业介绍道。目前该项目年产能达2万吨,年消耗硝铵原料超万吨,已研发出以UAN为母液的含腐植酸水溶肥,以及大量、中量、微量元素水溶肥4个产品,并取得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证书,实现“煤—硝铵—高端肥”的产业链闭环。
同时,该公司研发出固态UAN新品,通过进一步深加工,液态UAN产品浓缩成为颗粒状固态化肥,解决了储存运输难题,实现含氮量的突破性提升。随着固态UAN产品的全面上市,内蒙古伊东东研科技有限公司将构建起覆盖“基肥—追肥—叶面肥”的全周期产品矩阵。“这个项目是对煤化工产业链的精准补位,通过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净’,不仅破解了煤化工产品同质化困境,更使每吨煤炭价值提升近10倍。”杨立业表示。
这条“煤—肥”转化链的背后,是传统能源企业向绿色制造转型的生动实践。准格尔旗作为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不断延长煤化工产业链,加快推进煤炭间接液化、煤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芳烃升级示范,延伸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目前化工总产能近500万吨,年转化煤炭1000万吨,形成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新材料”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蹚出一条“依托煤、转化煤、超越煤”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王丽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