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大脑”农机、贴心“农田水管家”、农场运行“指挥官”……3月20日,今年第4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在巴彦淖尔市举行,江苏大学带着“基于人工合成菌群—农业废弃物协同作用的盐碱地地力提升技术”等8项先进科技成果进行集中发布。
在这场发布会上,巴彦淖尔市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向江苏大学提出“用于向日葵生产的专用智能装备与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颗粒饲料精准投喂系统与AI智能诊疗平台研发”等技术攻关需求;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还与我市多家企业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贾培新表示,将与江苏大学联合打造智慧农机产业链、创新链,共同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先聚合、再聚变,打通科技成果向产业赋能“最后一公里”,为巴彦淖尔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蒙科聚’为学校与巴彦淖尔市搭建起一座成果转化连心桥,加深了校地政企间产学研用合作,碰撞出‘智慧+场景’的火花。期待我们的新技术、新成果在这里落地开花。”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文岳说。
科技创新,平台为基。去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全面加强“蒙科聚”平台建设,组建“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该中心锚定区域产业需求,以“三个聚焦、四个结合”为抓手,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突破口,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和智力资源,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地大市场。目前,该中心已累计签约成果转化合作项目14项,金额达950万元,推动技术需求匹配率达80%,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跑出了“加速度”。
聚焦辣椒产业升级,科技赋能全链升级。“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联合湖南农业大学举办辣椒产业科技成果发布暨对接活动,发布“辣椒新品种选育及加工”“蔬菜低盐清洁发酵技术应用”等5项科技成果,组织蒙元宽、富健源等企业发布7项技术需求,促进6家企业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9项科技合作协议,并通过“科创人才—企业家”握手活动,进行一对一深度对接,推动技术需求匹配率达80%,为我市辣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聚焦矿业绿色转型,破解资源开发难题。“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联动中南大学开展矿业技术专场对接,围绕有色金属采选冶、尾矿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组织飞尚铜业等4家企业发布10项技术需求,中南大学专家团队针对矿区生态修复、低品位矿提取等技术提出创新路径,推动飞尚铜业、紫金矿业、金谷能源3家企业与校方达成合作意向。
聚焦智慧农机创新,引领现代农业转型。“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联合江苏大学开展智慧农机科技成果专场发布,发布“无人驾驶导航”“智能喷灌控制”等8项技术成果,精准对接大博金田等企业的16项技术需求,现场签署5项合作协议,并推动巴彦淖尔技师学院增设智慧农机专业,为产业输送技能人才。
“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还通过深化“四个结合”,打造巴彦淖尔市科技成果转化新标杆。深化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立足全市辣椒种植规模扩增至50万亩的产业实际,聚焦品种繁杂、种植技术不成熟、加工技术和拳头产品缺乏等问题,对接湖南农业大学邹学校院士团队,推动品种选育与加工技术突破。深化与科技“突围”点位相结合。紧扣种业、耕地地力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农业节水控水、防沙治沙、流域生态治理等11个重点突围方向,精准发布盐碱地治理、金属铼提取等成果,破解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深化与高校优势学科相结合。瞄准湖南农业大学辣椒研究、中南大学矿山冶金、江苏大学智能农机等特色学科优势,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深化与企业技术需求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在科技成果发布会前邀请专家教授走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确保成果发布直击难点,每场发布会都设置企业技术需求报告环节,实现“专家—企业”精准匹配。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将通过靶向供给发力、区外协同发力、品牌辐射发力,强化技术攻关、搭建创新平台、扩大转化效能,助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黄景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