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论评论

农村基层干部要守好廉洁底色

  农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既为农村基层干部划出履职“硬杠杠”,更以清风正气润泽乡土阡陌,树起护航乡村振兴的“风向标”。

  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地的“毛细血管”,更是廉洁防线的“前沿哨兵”。从集体资产管护到乡村项目建设,从惠农补贴发放到公共事务管理,每个环节都是初心的考场、廉洁的战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聚焦强农惠农富农补贴资金发放、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乡村建设项目管理等关键领域,划出了红线、标定了雷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基层干部应当把党纪国法刻进心坎,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拧紧思想阀门,提高精神境界,自设“高压线”、自筑“防火墙”,让廉洁自律成为干事创业的“压舱石”。

  干部腰杆挺得直,群众心里自然亮堂,乡村振兴的同心圆就能越画越大。宅基地审批中一把尺量准,产业分红时一笔账算清,纠纷调解时一碗水端平,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实则都是凝聚民心的关键。曾有位老支书把农村工作法概括为“三晒”,即村务事项晒太阳、重大决策晒流程、个人事项晒家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种治理透明度的提升,既守住了廉洁底线,更立起了公信丰碑。基层干部应当坚持“三晒”工作法,以“公”字当头、往“细”处用心、向“严”处发力,方能织密党群连心网,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合力。

  廉洁的底色,终要由为民的成色来检验。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绿了荒山富了百姓;百色山间的黄文秀,用生命照亮脱贫之路……这些身影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基层干部当以“脚下沾泥”的作风深入田间地头,眼睛向下看、步子往实迈,在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等民生服务中挺膺担当,既当严守纪律的“带头人”,更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让清廉之风化作解忧纾困的及时雨、富民强村的催化剂,在严守底线中增进民生福祉,于担当作为里书写振兴答卷。

  当千万基层干部以“竹节”般的品格扎根乡土,用“秤砣”般的公道凝聚民心,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绚丽。(作者:陈奇伟)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