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辽公安警营,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战斗队”——奈曼旗公安局新闻宣传中心。他们虽没有一线抓捕的轰轰烈烈,却以镜头为枪、文字为弹,守护着法治的光芒;他们虽不在基层所队直面群众纠纷,却让法治信仰走进千家万户。三年来,他们创作三百多部短视频作品,累计浏览量破亿,成为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的先锋队。
“演得很好啊……就是没录上!”普法短剧拍摄现场,“摄像”一句无奈的调侃,瞬间打破紧张的氛围,引得在场人员哄堂大笑。在这里,工作从来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从剧本创作时的巧思雕琢,到表演形式上的大胆创新,这群短视频“发烧友”各展所长、畅所欲言。为了一句台词的精准表达,他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成百上千次的思维碰撞,只为打磨出一部部高质量的普法短视频作品,让法治的种子播撒进每个人心中。
推开新闻宣传中心办公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密密麻麻的进度表,那是他们精心规划的“作战图”。“我们围绕中心工作,在每个重要节点都会提前策划。”政工办副主任兼团队“总导演”白雪航介绍道。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团队紧紧围绕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宣传形式。他们联动创作的系列短剧《荒唐的老四》,巧妙地将法律知识融入精彩故事,让群众在“追剧”中不知不觉提升了法治意识,深受群众喜爱。“原来破坏草原林地后果这么严重,这可不能犯糊涂!”一位群众在观看视频后,感慨道。
“长乐,昨晚又干一宿?”团队的“专业摄影+剪辑”徐长乐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回答道:“集中整治工作是当前的重点工作,咱们必须尽快把宣传片推出来。”随警作战、熬夜加班对他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在这里,他们每个人身兼数职,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剪辑,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
三年来,团队原创短视频如繁星点点,闪耀网络。《我的打车噩梦》以惊险刺激的剧情揭露诈骗陷阱;《谣言之滑铁卢》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普及网络谣言危害;《入警前VS入警后》则通过生动对比,展现警察的成长与坚守……这些作品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全网“爆款”,收获无数网友的喜爱与点赞。“平安奈曼”已成为地区极具影响的政务新媒体品牌。
“咦……你是不是‘平安奈曼’的那个老七?”走在街头,李泓滕和马春原、徐长乐常常会被热情的群众认出来。这几位“资深演员”,如今早已褪去面对镜头时的紧张羞涩,只要开机,便能“一秒入戏”,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们剧中的“艺名”,而这一声呼唤,不仅是对他们表演的认可,更是对“平安奈曼”品牌的喜爱。
团队里还有许多“宝藏成员”。“音乐制作人”孙朋飞、“警花”主持人李玉莹、编辑宋若妍,凭借超强的专业能力素养,为普法宣传增添了别样风采。
在他们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平安建设的宣传队伍中。宝布和温都苏便是其中的代表,在观看了“平安奈曼”的短视频后,深受触动。他主动找到团队,表示愿意成为普法志愿者,用自己的方式向身边人宣传法律知识。“看到他们这么努力,我也想为家乡的平安出一份力。”宝布和温都苏朴实的话语,让团队成员倍感温暖。
用镜头传递法治力量。 如今,“平安奈曼”已成为通辽公安普法宣传的金字招牌。每一个爆款视频的背后,都凝聚着这支“特别战斗队”成员的汗水与泪水、坚持与热爱。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会用自己的方式,用更加精彩的作品,点亮更多人心中的法治之光。(王强 关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