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赤峰

赤峰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近年来,赤峰市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昔日的“碎片田”“望天田”逐步变为“高产田”“智慧田”,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松山区夏家店乡东新井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数台大型机械开足马力平整土地、开挖管沟、整修道路,一派繁忙景象。项目负责人崔瑞宾介绍:“现在进行的是田面平整,项目共16万亩,春季施工4万亩,预计5月20日完工。剩下的12万亩秋收之后开工。”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建成后,地平整、土肥沃、渠相通、路相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到20%,部分区域实现“吨粮田”。村民李凤琴激动地说:“原来那边是包,这边是坑,现在一马平川,土地面积增加了,产量就增加了,老百姓种地更有信心了。”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坡改梯”、蓄水补灌、“高标准农田+智能节水灌溉”等多种模式,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亩均节水50%、节肥20%、节药15%、节电30%。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优先吸纳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村民们不仅获得劳务报酬,还学到实用技能。村党支部书记张士民介绍道:“通过村级股份合作社与施工单位对接,凡是能干活的都来干活,以工代赈,村民收入增加。施工期一个月左右,平均每天收入150块钱。”

  截至2025年,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985.22万亩。2025年我市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90万亩,目前已开工面积20万亩,预计5月底前全部开工,2026年年底全部完工。全市9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按照不低于施工企业中标金额的10%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增收。

  据市农牧局局长比其格图介绍,全市按照“统一规划、连片推进、地界整合、宜机化改造”原则,打破传统耕地格局,实施山、水、田、林、路、沟系统治理,累计建设旱作高标准农田213万亩,让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全市建成206处集雨补灌工程,年均可收集天然降水超千万立方米,实现“闲时蓄水、旱时补灌”,破解了资源性缺水和季节性干旱难题。

编辑:韩玉峰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