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林右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持续挖掘生态潜能,演绎了绿色发展的美丽蝶变,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国字号”招牌,为高质量发展铺就了绿色底蕴。
“别看现在漫山遍野的绿色,但在多年前,因为牲畜超载导致青山不在,夏天草刚冒新绿,就被牲畜啃到见地皮,春秋两季风一吹满嘴土,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幸福之路苏木床金嘎查党支部书记布仁满达说。
为改善这一情况,幸福之路苏木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针对草畜平衡出台了禁牧休牧条例,按照标准帮助嘎查村完成草畜核算,制定“少养精养、实现双赢”计划。
自2018年开始,赛罕乌拉山从光秃秃变得绿油油。布仁满达高兴地说:“去年我们村季节性禁牧,今年3月份,主动申请成为全年禁牧村,并选用公平尽责的村民进行看护,严格执行少养精养战略,现有3600头牛、28000只羊,打草960万斤,平均每户减少畜牧养殖支出4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
随着气温回升,大批候鸟飞抵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它们或翱翔天际、或在水面游弋、或在浅滩觅食,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管辖范围内的幸福之路苏木、索博日嘎镇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携手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对赛罕乌拉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并辐射2个苏木镇,使辖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巴林右旗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着力在问题整治上集中攻坚、在长效治理上大胆探索,各级河湖长齐抓共管,其中索博日嘎镇全年累计巡河达357次。
“我们对家乡的河流有着深深的感情,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在河中嬉戏打闹,长大后依靠河水种地养牲畜,现在作为河长,我要精心呵护好家乡的河流,重点关注河流的卫生、是否拥堵等情况。这项工作没有捷径,想抓实就得勤跑腿。”索博日嘎镇巴根吐村河长牟双利说道。
一幅幅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巴林右旗大地铺展。当每个人走出家门,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所到之处皆风景,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王新超 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