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快看,貉首次现身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月10日,记者在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该局工作人员近期在保护区内野生动物频繁觅食的安全区域——四道沟安装4台红外相机,首次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貉的活动踪迹。  

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5月4日拍摄到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貉。

4月30日,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拍摄到的野猪。

4月28日,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拍摄到红嘴蓝鹊。

5月4日,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拍摄到狍子。

  貉在生物分类上隶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其外形与狐狸相似却略小,整体身形粗短而肥胖,嘴部尖细,四肢短小。独特的足部构造使貉行动颇具特点,前足5趾中第1趾较短,行走时短趾悬空,仅4趾着地;后肢狭长,后足具4趾。貉的背毛呈黑棕或棕黄色,针毛尖部为黑色,背部中央掺杂着较多黑毛梢。

  除了拍摄到珍贵的貉影像外,此次红外相机监测还记录到野猪家族群、狍子、普通獾、狗獾、松鼠、花斑松鼠等兽类,以及雉鸡、松鸭、红嘴蓝鹊等鸟类的活动画面。

  “这些监测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赤峰市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数据,更为科学评估生态环境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韵声说。

  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赤峰市敖汉旗,总面积87000公顷,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涵盖原始次生林、草原、山湾子水库小微湿地,不仅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西辽河的关键水源涵养地,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

  近年来,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严厉打击非法盗猎行为、设立疫源疫病监测点、明确监测任务等方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通过长期、系统的监测,逐步揭开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多样性的神秘面纱,为守护这片生态家园全力以赴,推动生态保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赤峰市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韵声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雪瑶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