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重点工程接连开工、一批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眼下,在乌海市各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抢抓工期和进度,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注入持续动力。

截至4月中旬,233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复工210个,开复工率90.1%,同比增长18.5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更是产业发展“强引擎”。今年以来,乌海市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大力抓项目、扩投资、提质效,不断刷新重点项目“进度条”,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产业园内,乌海市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处置装置优化、危废减量化及配套储罐项目正加快推进。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增硫磺离心系统、4套单釜浓缩系统等核心设备已完成主体安装,工人们正忙着进行罐底防腐施工,一座集高效处置、资源循环于一体的现代化环保设施雏形初现。
该项目通过工艺革新与技术升级,构建起“危废减量化——资源循环化——用水节约化”的全链条绿色体系。其中,硫磺离心系统可实现危废中硫元素的高效分离与回收;单釜浓缩系统则通过精准控温、减压蒸馏技术,将废液中的有用成分提取率提升至98%以上,从源头上减少危废产生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采用脱硫废液处置专利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品级将达到工业级优等品。蒸发水经过水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标准,真正做到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从而变废为宝,助推乌海市焦化产业迭代升级。
“我们始终坚持‘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乌海市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预计6月完工,届时可增加脱硫废液收储量5000立方米。
在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海市启创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0吨苯肼等精细化工产品项目施工现场,生产厂房、办公用房、配电室等主体基本完成。工人协同配合,正忙着安装设备、工艺管道。

“当前,一期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70%,公共设施全部完工,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总体安装进度达到80%。”乌海市启创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建宇说,“预计5月底全部完工、6月底投产。”
项目建设红红火火,未来可期。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全力推进,为区域发展持续赋能。
黄河岸边,包银高铁项目乌海段“进度条”不断刷新:乌海境内包银高铁内蒙古段最后一座桥梁合龙。至此,包银高铁内蒙古段全线路基、桥梁、隧道全面贯通。

包银高铁项目乌海站站房工程基本完工,站前广场、站前路、落客平台等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记者了解到,包银高铁预计2025年内全线开通,届时,从乌海乘坐高铁列车到银川不足1个小时,2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呼和浩特,到北京也只需5个多小时,乌海将更快更好地融入全国的“经济圈”“生活圈”和“朋友圈”。
甘德尔山上,乌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不断传来喜讯:上、下水库工程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生产性摊铺试验接连启动,标志着上、下水库迎来关键转序节点,正式进入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新阶段。

“上、下水库分别预计2026年10月、9月具备下闸蓄水条件。”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如期投产,为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增添“新引擎”,为蒙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优质的大项目不会凭空而来,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乌海市“保姆式”服务成为推动工程稳步前行的“隐形引擎”,从项目审批到资源调配,从难题破解到全程护航,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如同“及时雨”,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招商项目早落地、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快投资、竣工项目快投用。

乌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40项精简至27项,政府投资项目和一般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分别压减至81个和68个工作日;738个事项实现“免证办”,政务诚信评估居全区首位;各级各部门累计为840家投资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在这过程中,乌海市还坚持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在水、电、气、暖等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需求。2024年,乌海市积极置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共计324.063公顷,同时批复了75个新增建设用地项目,总面积达到870公顷。累计向上级争取内蒙古河套灌区节约水量指标1000万立方米。指导民营企业开展水权交易,印发了《乌海市水权交易实施办法》,共开展水权交易16笔,交易水量为1765万立方米,有效盘活了水资源。

受益于项目带动,今年以来,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1%,战新产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5.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1%,为“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持续壮大的新兴产业,成为乌海挺进新质生产力赛道的丰厚资本。
“乌海市将全力以赴实施好重大项目谋划行动,举全市之力保障项目加快实施,让一个个项目从‘规划图’变身‘施工图’‘实景图’。”乌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年内建成投产项目120个,涉及总投资391.2亿元,涵盖产业发展、能源、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九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