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号召市民积极参加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的各项活动,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防灾避险能力。
防灾减灾关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更直接关系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自然灾害的异常性、频繁性、极端性进一步加剧,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于城市来说,由于人员聚集、房屋建筑多、管网线网密、生活生产活动繁忙,诸如火灾、暴雨洪水等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更易成倍增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潜伏在身边的灾害隐患,是防灾减灾工作落实落细的题中之义,也是市民为城市平稳运行贡献力量的责任所在。
防灾减灾,“防”字当头,尤其作为超大城市,北京防灾减灾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就在上个月,极端大风侵袭京城,全市上下严阵以待,市民听从引导,共同保障了城市运行的安全有序,这是未雨绸缪防灾减灾的生动案例。其实,更多灾害隐患就藏在日常生活中,藏在你我身边。例如,老旧小区脱落开裂的墙皮、家中疏忽未关的燃气阀、街头倾斜的电线杆、推电动车上楼充电、工地未经报备违规动火……类似风险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排查,很可能酿成损失惨重的灾害。据市消防救援总队通报,3月30日,海淀区一家汽车4S店发生火灾,造成1人死亡;火灾原因就是施工人员违规电焊作业,施工现场未开具动火证……从市民到社区,从单位到消防部门,不忽视每一个风险源、不放过每一个隐患点,才能把灾害隐患及其次生灾害降到最低。
市民要有防灾减灾意识,还要有防灾减灾常识。遇到地质灾害,该到哪里避险,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突发火灾时,该怎样使用灭火器、从哪里安全逃生?不同灾害有不同特点,不同风险隐患有不同处置方式,掌握应对技能才能成功避险。据报道,此次防灾减灾宣传周,北京科学中心将连续7天举办应急安全大课堂,邀请消防、燃气、森防、防汛、地质灾害、地震等领域专家,面向中小学生、社区群众开展面对面交流;全市56家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防灾减灾培训和科普活动,意在让市民防灾减灾“嗅觉”更灵敏,应急水平和能力尽快提升。
善除患者,理于未生。人人从我做起,主动发现、及时举报和自觉清理身边的种种灾害隐患,就是为城市安全构筑屏障。防灾减灾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城市安全平稳运行的参与者、行动者、受益者,每一天都应该是你我心中的防灾减灾日。 (李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