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关爱“一老一小”厚植民生底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的需求,围绕“幼有善育”“老有康养”等领域不断创新实践,方能持续构建起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普惠的民生保障。

  当下,城市发展进入高质量、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对老地段、老街道、老社区的改造升级,正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舒心。诸如小区适老化改造、社区托育园、村社老年食堂等“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正持续优化老年人和小朋友的活动场景。创新实施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和“社区照护探访”,则真正在家门口建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各地要聚焦群众的迫切需求,深入推进配套服务设施的迭代升级,加快打造“社区养老+育幼”新场景、新模式。同时,也要以“为民、便民、利民”初心为导向,建立与人口变化和需求变化相协调的服务保障机制,把工作力度更好转化为“民生温度”,让城市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让高楼更有“人情味”,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为“一老一小”群体做好文化服务,积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心润智的作用,不仅能激发生命活力,更能让人生的广度得以延伸。比如,戏曲下乡进社区,让原本喜爱戏曲的中老年朋友们过足“戏瘾”,更让小朋友们感受到课本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细腻、厚重与悠长。不仅如此,还有公园里的阿姨们换上国风健身服,从广场舞改练八段锦;原本在村口唠的家常也“转移阵地”,学插花、做剪纸的文艺课堂成了老年朋友们社交、娱乐的新天地,都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滋养浸润。因此,各地要创新组织开展种类多样的“文化服务进社区”活动,满足“一老一小”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移风易俗、孝善美德的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健康是最为实在的民生关切、最为朴实的大众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项项健康服务更为老年人提供了厚厚的“安全保障”,比如,民生流感疫苗接种的大巴车开进社区,为老年朋友抵御冬季流感侵袭提供便利与保障;中医养生课堂进驻社区活动室,专业医师精确扫盲辟谣网络“伪养生”“伪健康”话题,传播科学健康理念;健康教育进校园,让小朋友们变身“小小宣传员”,健康知识从此成为课间问答游戏的谜底。各地要持续做好多方位、多场景的“健康宣传+健康服务”,让“一老一小”群体能获取丰富的健康知识,享受优质的健康服务,贯彻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战略,这一条条欢快流淌的“潺潺溪流”终能汇聚成健康中国的“汪洋大海”。(作者:沈佳浩)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