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内蒙古泰兴泰丰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靛蓝升级改扩项目钾盐车间内一如往日地繁忙。伴随着机器轰鸣与管道嗡鸣声,公司钾盐车间和环保车间主任褚建华正带着几位技术人员忙着调试新设备。反复检查过机器运行状况后,他又来到操作台前,盯着屏幕认真查看水质数据……

褚建华在钾盐车间和团队成员一起探讨新项目设备运行稳定情况。(资料图)
“5万吨靛蓝升级改扩项目马上要正式投产了,这段时间,我们每天加班加点进行设备试生产运行检测。为了匹配新设备的稳定运行,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在生产废水零排放的基础上,让生产循环用水水质更优化。”褚建华说。
19年前,褚建华从富庶繁华的江浙来到阿拉善盟阿拉善高新区,成为在戈壁滩建设全球最大靛蓝产业基地的一名建设者。19年来,他始终坚守生产一线,爱岗敬业、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用青春和汗水为“第二故乡”阿拉善的工业绿色发展书写着动人的奋斗之歌。
2006年,江苏泰丰公司决定把靛蓝生产线从江苏迁到阿拉善高新区,褚建华作为公司技术骨干,被首批调派到内蒙古泰丰公司。来到大漠戈壁后,面对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他吃住在工棚,每天顶着风沙奔忙在施工一线,积极配合建设团队进行施工。项目建成后,他又迅速投入到保障生产的工作中,在设备间和技术现场不停地来回奔波抓生产、解难题,厂区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褚建华在公司环保车间攻关废水循环利用问题。(资料图)
由于工作踏实负责,2010年褚建华被公司任命为钾盐车间主任。他刚到岗就面临一道难题:车间每年产出7万余吨COD高达25000毫克/升的富余污水的处理问题。“如果不解决掉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生产和环境。”通过近百次反复模拟试验,终于实现了“将富余水循环再用于生产钾盐”的技术突破,此项研究成果每年就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和环保费用达200万元以上。
褚建华善于钻研新技术、吃苦耐劳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2020年,公司让他兼任新建设的环保车间主任。“担任两个车间负责人,这是公司对我的信任。”褚建华说。
为了能尽快全面掌握新车间的工作,创建安全、环保型车间,杜绝各种问题隐患,他挤出时间,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工艺流程、设备运行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和检查,仅用了1个月,就全面掌握了公司投资3亿元的环保项目操作流程,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让企业生产更加平稳有序。

褚建华在中央控制室与团队成员研究分析运行数据。(资料图)
2022年,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公司下达了环保车间实现污水零排放目标任务。面对新任务,他大胆提出取消次氯酸钠处理污水的工艺,将污水全部处理合格再利用的设想。为了将设想变为现实,他积极和技术人员、科研专家合作探讨,经过不断的攻坚试验,全部污水都被处理成了合格工业用水,不仅每年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400万元以上,还让公司实现了从重点排污企业到污水“零排放”绿色工厂的重大跨越。
2024年,为降本增效,褚建华带领他的团队,通过查阅资料和反复论证,提出“用含有甲醇的精馏废液代替葡萄糖”的设想。他和技术人员反复向相关专家学习请教,并在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上反复做小规模的试验,小实验获得成功后,又在大生产装置上进行验证,最终将葡萄糖的用量减少了93%,同时减少了废液的焚烧成本,每年为公司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达500万元以上。

褚建华与同事在探讨技改方案。(资料图)
多年来,褚建华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回江苏老家与家人团聚。2020年末,他终于抽出点时间回家探亲,但不凑巧的是,刚到家不到4个小时,就接到公司焚烧炉出现故障需要他及时处理的电话。他顾不上和家人解释,背上刚刚放下的行囊匆忙回到工作岗位。针对故障,他组织技术人员集思广益,提出“将飞灰和污泥按照1:3的比例拌混后再焚烧”的方案,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试验,有效解决了焚烧炉结焦的问题,同时使焚烧炉的处理能力提高了3倍,飞灰的产生率下降至7%,使公司每年在能源节约和减少飞灰处理上降低相关费用支出200余万元。
19年来,褚建华为企业降成本促环保推进绿色发展而孜孜不倦忙碌着,同事们十分佩服他,“褚主任不仅业务能力顶尖,在工作中更是以身作则,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永远冲在前面,经常加班到深夜,他这种拼劲特令人敬佩。”公司环保车间段长刘宏彬说。

褚建华在项目储罐现场进行安全生产巡检。(资料图)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褚建华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9年来,他负责管理的两个车间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于2022年被评为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立足岗位深耕技术创新,为公司发展不懈奋斗。”褚建华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春 刘宏章
实习生:赵小丽
新闻编辑: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