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深挖本土人才“蓄水池”

  “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每月有4589元的收入,已经很满足了!”去年刚加入见习生这个行列的阿闰其木格兴奋地说。这看似普通的工资背后,蕴含着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独特的政策智慧——嘎查集体经济补贴3000元,叠加人社部门就业见习补贴1589元,共同构成了这份“牧区专属待遇”。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作用不言而喻。为吸引返乡高校毕业生投身家乡建设,东乌珠穆沁旗创新推出“见习+兜底”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为高校毕业生量身打造成长平台,力求让每一位返乡学子都能在家乡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想方设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对于那些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才,要在平台、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创造完善的政策支持软环境、良好的人才成长硬环境,让他们有信心、有底气投身乡村振兴,激励他们大胆创新、干事创业。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深挖本土人才“蓄水池”。本土人才对家乡情感最深、环境最熟、动力最足,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立足农村牧区发展实际,注重在草原深处、田间地头发现人才,就地孵化一批有绝活、有本领、懂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要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依托送教下乡、田间课堂等方式,向农牧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就地培养造就更多“新农人”“新牧人”。 (苏布达)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