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正酣
一个个项目加快推进、落地见效
奏响乌海高新区奋进发展的交响曲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项目建设的主阵地
产业聚集的主载体企业发展的主平台
近年来,乌海高新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园区发展建设始终,优化发展布局,聚焦重点产业链,强化招商引资,园区吸引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这里,正在成为推动乌海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项目“拔节生长” 激活发展动能
乌海高新区,桩机隆隆作响,吊车轻舒长臂,车辆穿梭不息,工人挥洒汗水……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力,往往通过重大项目来衡量。

在乌海市广锦新材料有限公司BDO—PBAT(1,4-丁二醇—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履带式起重机、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轰鸣声不断,在各工区紧张有序地作业;工人们忙着进行管廊预制、钢结构焊接、防火防腐喷涂等工作。
该项目利用乌海市资源优势,着力发展BDO、PBAT等新材料,打造新材料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项目总投资72.5亿元,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年产30万吨BDO生产线,包括12万吨/年电石乙炔装置、3×24万吨/年甲醛装置、3×10万吨/年BDO装置、28000标准立方米/小时制氢装置以及配套公辅设施等。项目二期规划年产30万吨PBAT可降解材料,同时积极研究NMP、氨纶等下游领域。

乌海市广锦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浩说:“目前,项目主装置设备的管道安装已接近尾声,电器仪表已启动安装;公辅设施土建主体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助力乌海市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耦合发展,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乌海高新区另一头,内蒙古海晟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氯酸钠及6万吨高氯酸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也步履铿锵。该项目今年全面复工以来就抢工期、赶进度,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内蒙古海晟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忠平介绍,项目预计今年5月底完成土建施工,6月底完成氯酸钠联合车间以及公辅设施设备安装,7月初氯酸钠生产线进行试生产。
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6万吨氯酸钠、4万吨高氯酸钾、2万吨高氯酸钠以及3600万标准立方米氢气,将形成“无机盐+工业氢”相互支撑的产业布局,有效促进废盐资源化利用,同时为乌海市氢能源产业和化工领域用氢提供原料支撑。

放眼整个园区,国轩工业园区绿色供电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稳步推进,光伏区已安装约2万千瓦组件,主变压器等设备正在安装,预计9月并网发电;碳基芯材科技(乌海)有限公司MPCVD金刚石项目有序施工,预计8月上旬完成设备调试,中旬首批设备正式投产……一批“立梁架柱”的产业项目正从图纸跃入现实。
企业蓬勃发展 激荡澎湃动能
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企业发展同样生机盎然。走进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技术管理人员紧盯视频监控系统实时上传的车间生产画面、监控设备数据变化等情况,并不时通过对讲机远程协助巡检员处理疑难问题。

作为乌海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乌海市产业、区位等优势,以液碱、液氯、盐酸、氢气、甲醇等为原料,产出高附加值的含氟医药、农药中间体等产品,并以其成熟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广受国内外市场认可。2024年,该企业成功打入日本市场。目前,该公司十几个车间全面恢复满负荷生产,加班加点赶制国内外订单,全力保障订单按时交付。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产销两旺,特别是1110车间生产的对氟硝基苯和三氟硝基苯两款产品性能稳定、品质良好,可用作医药、农药及新材料,而且凭借体积小、附加值高、能耗低等优势大受市场欢迎。

同样,在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在企业生产指挥中心和安全风险智能化平台的监控显示屏上,各生产经营环节画面尽收眼底,监控镜头在各重点监控部位间不断切换,操作人员密切关注设备、温度、压力等各项参数,确保生产运行平稳安全。
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泽涛介绍,“我们是全球BDO行业内产业链最长的企业,一块石灰石在这里可以变成一根氨纶丝。靠着完整的产业链条,企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今年销售额将在去年基础上实现稳定增长。”
企业蓬勃发展,是展现乌海高新区经济活力的有力见证。一季度,乌海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完成50.7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21.2%,同比上升9%。
精准服务保障 产业集群成链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面貌日新月异的背后,是乌海高新区以机制创新破解难题、以服务升级护航发展的深层逻辑。

乌海高新区积极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充分考虑到园区内企业集中、人员密集的特点,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着力破解要素保障瓶颈,拓宽融资渠道,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落实人才引进举措,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时常面临‘成长的烦恼’,有政策层面的、金融层面的、产业链层面的……对此,我们就要当好‘店小二’、打好‘组合拳’,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赵永飞说。

为让项目放心落地、安心投产,乌海高新区按照“适度超前、加快配套”原则,持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优化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2021年以来,乌海高新区实施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36个,建成日供水能力10万吨工业供水工程、日处理能力1万吨污水处理工程以及日处理1.5万吨的中水回用工程,建成2座220kV和1座110kV变电站,规划建设的1座500kV变电站也在加速推进中。配套服务更加完备,保障性租赁住房、特勤消防站、智慧警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还建成了自治区首座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综合能源岛。如今,园区铁路专用线即将开工建设。
“之所以选择乌海,正是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优越的营商环境以及转型发展的巨大潜力。”碳基芯材科技(乌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彦斌表示。

多年来,乌海市持续优化园区投资环境、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加速构建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热土。自2021年以来,乌海高新区已新建项目22个,总投资超800亿元,工业产值从0到2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正在发挥集聚效应,成为乌海高新区乃至全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

内蒙古三维新材料有限公司、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美邦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围绕BDO,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为乌海市发展BDO产业链提供重要支持;
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乌海国轩金动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池PACK集成工厂落地,持续夯实乌海市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发展优势;
内蒙古广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500万吨/年煤焦化联产60万吨/年甲醇及20万吨/年液氨项目建成投用,带动乌海市现代煤焦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集群发展如破竹
产业发展无穷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乌海高新区将
继续围绕产业发展定位
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
推动各项工作
向“高”而攀
与“新”同行
在高质量发展中
开创新局面、绽放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