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乌海,夏风拂过黄河岸边的万亩葡萄园,葡萄藤舒枝展叶,汲取着大自然的精华。
作为“葡萄之乡”,近年来,乌海市按照“稳酿酒、增鲜食”的思路,积极推动葡萄产业提质升级,从种植、加工到品牌打造,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乌海葡萄”这块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科技赋能: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农业”
日前,在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葡萄种植基地,传统人工展藤的场景被现代机械代替。3台开沟机沿着葡萄垄匀速推进,铁犁精准破开30厘米厚的覆土层,20余名工人紧随其后清理残土、整理藤蔓。这种“机械开沟+人工理藤”的展藤新模式,让原本耗时费力的葡萄藤出土效率提升了3倍。
“过去是人工展藤,每人每天只能完成半亩地,现在机械一天能处理20亩。”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葡萄酒生产中心负责人张凯说。
作为乌海市引入智慧农业系统的酒庄,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的科技探索不止于此。
在鲜食葡萄种植区,智能温控系统实时调节大棚温度,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精准控制养分供给。
“过去种葡萄全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张凯介绍,近年来,公司不断探索智慧农业,引入滴灌系统、土壤监测设备等,推动葡萄种植向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今年,公司还计划扩大有机葡萄种植面积,进一步提升原料品质,为高端葡萄酒酿造提供保障。
近年来,乌海市立足本地独特的自然条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葡萄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葡萄之乡”已成为城市名片之一。2024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1.86万亩,产量0.76万吨。
精深加工:从“一颗葡萄”到“多元产品”
葡萄产业的增值密码,藏在深加工环节。乌海市以“一颗葡萄吃干榨净”为目标,积极探索发展鲜食葡萄深加工、优质葡萄果汁和有机葡萄干生产等项目,产品由单一葡萄酒向多品类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乌海市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果蔬汁生产加工车间,目之所及是银灰色不锈钢管道交织的巨型生产系统,传送带呈“L”形贯穿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即将投入生产的设备做最后调试。
“目前,我们的果汁饮品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有葡萄、苹果、梨、西红柿4种口味。果蔬加工厂投入使用后,预计可实现年产葡萄原汁5000吨、葡萄口味饮料1000吨,年产值1.3亿元。”该公司行政副总经理魏通介绍说,下一步,公司将依托葡萄资源,积极打造集休闲露营、特色餐饮、果蔬采摘、研学旅行于一体的云享小镇,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据了解,目前,乌海市具有葡萄酒商标的企业共有7家,其中,具备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产品销售条件的全产业链企业4家;全市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1.43万吨;2024年,全市生产酿造葡萄酒原汁1620吨,涵盖成品酒200多款。
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的结合,则为产业注入新活力。乌海市通过“电商直播+线下集采”的模式销售经营,已分别在海勃湾区、海南区巴音陶亥镇设立集采展销中心,并加强与京东、抖音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通过直播带货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2024年,线上直播200余场,引进、孵化、培育电商商家10个,实现产值185万元。
品牌锻造:从“地方特产”到“国家名片”
在2024年12月举办的第十一届内蒙古品牌大会上,“乌海葡萄”以29.32亿元的品牌价值再创新高,同比上升了62.62%,“乌海葡萄”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是自治区唯一入选的果品。
近年来,为持续加强葡萄标准化生产,乌海市制定完善了《乌海葡萄标准化生产、贮运技术规程》等20余项地方标准和《有机食品酿酒葡萄》等10余项企业标准,葡萄酒产业累计获得有效实用新型专利59个。乌海葡萄酒先后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获奖200余项,其中金奖52个。
如今,乌海的葡萄产业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种植业,小葡萄已经串出了集葡萄酒品鉴、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于一体的大产业、新模式。
“市农牧局将进一步培育‘乌海葡萄’品牌,主动融入自治区‘蒙’字标品牌提升行动,严把产品安全关,积极开展绿色、有机葡萄认证,完善‘乌海葡萄’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市农牧局副局长梁斌说。
农旅融合:从“单一产业”到“多元生态”
葡萄产业的升级,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激活了文旅新动能。近年来,乌海市鲜食葡萄以“鲜食葡萄+休闲采摘”为主,产业化比例达到80%;酿酒葡萄以“酿酒葡萄+葡萄酒加工+休闲旅游”为主,产业化比例达100%。乌海市先后建成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园30多处,建成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4个,其中,阳光田宇国际酒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汉森酒庄、吉奥尼酒庄、云飞酒庄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9500万元以上。游客可体验采摘、品酒、住民宿等多元项目,形成“以旅带农、以农促旅”的良性循环。
“市农牧局将进一步加大融合力度,大力推进城郊型精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通过采取工业企业建设酒庄等多种形式,紧密联系各产业。串联乌海湖、西行客栈等资源,打造‘沙漠葡萄之旅’品牌,积极引进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采摘、乡村旅游等农文旅融合项目,促进休闲农牧业发展壮大。”市农牧局局长赵智说。
夏风习习,黄河岸边的葡萄藤正孕育新的希望。从种植革新到产业链延伸,从品牌崛起到“三产融合”,乌海葡萄产业的升级之路,恰似藤蔓攀缘而上,在黄河与沙漠的交响中,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