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内蒙古主场活动启动

MEITU_20250516_125723489.jpg
启动仪式现场
MEITU_20250516_125659371.jpg
应急指挥中心
MEITU_20250516_125647389.jpg
疏散演练
MEITU_20250516_125615377.jpg
搭建救灾帐篷
MEITU_20250516_125529859.jpg
做好应急保障
MEITU_20250516_125515436.jpg
为“伤员”诊治
MEITU_20250516_125421714.jpg
皮划艇转移“受灾群众”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巧珍) 警报骤响,地动“山摇”!5月15日,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永兴镇,一场模拟5.8级地震的人员转移安置应急演练,在实战化场景中检验着城市防灾减灾的“硬核”实力。当日,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内蒙古主场活动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由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主办,乌兰察布市地震局、凉城县应急管理局承办,从防震科普课堂到震后救援现场,从校园应急疏散到指挥中心运筹帷幄,多部门联动织就生命安全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大救援”。

  在科普知识讲座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播放地震模拟动画、展示灾害案例图片,结合通俗易懂的讲解,将地震成因、避险技巧等知识娓娓道来,并引导大家主动学习防灾知识。“原来地震来了要这样保护自己,这些知识太实用了!”一位村民翻阅着手册感慨道。

  在永兴镇S102道路,多部门联合组建的地质灾害排查小组迅速行动。地质专家与应急队员携带探测仪、无人机,对道路周边山体、路基展开全方位“体检”。无人机腾空而起,实时传回高清画面,排查人员紧盯屏幕,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发现土质松动等问题后,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并制定处置方案,为保障交通生命线安全奠定基础。

  午后,凉城县小学警报声骤然响起。正在上课的孩子们瞬间进入“避险模式”,迅速钻到课桌下,用课本护住头部。“疏散!”随着指令下达,各班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秩序井然沿着安全通道弯腰疾行,仅用3分20秒便全员安全集结操场。

  应急指挥中心气氛凝重,“震情”传来,指挥长白利军果断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各工作组闻令而动。群众转移组第一时间赶赴陈家梁村,组织村民乘坐皮划艇、冲锋舟跨越永兴水库,再换乘中巴车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物资保障组快速调拨帐篷、食品、药品等物资,装车运往灾区;医疗救援组严阵以待,准备应对伤员救治与转运工作;无人机精准定位道路塌方、桥梁断裂等堵点,工程机械轰鸣作业,全力打通“生命通道”……这场从黎明到日暮的“实战练兵”,不仅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及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更淬炼出一支急铁军。

编辑:何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