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一开,万木春来。中央八项规定的颁布,不仅荡涤了看得见的歪风,也在深刻纠正着社会上不良的是非观,重塑全社会的价值观念。从清理“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执政的中坚力量,其作风表现事关组织队伍的作风状态。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就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鲜明导向,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摒弃歇歇脚、松松劲的思想,坚决同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不正之风作斗争。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工作中把自己摆进去,以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抓好作风建设,以良好作风形成上行下效之势,维护好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坚决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带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发挥好监督作用,推动优良党风政风蔚然成风。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当时刻谨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要持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想方设法为民生福祉做“加法”。比如,办公期间,空调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纸张能重复利用的就循环使用;办公场所光线足就尽可能不开灯;把单位视为自己家,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做起,始终牢记“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自觉抵制虚荣享乐等不良风气。党员干部要自我锤炼,发扬真干、实干、苦干的精气神,精打细算,严控支出,做到取之有度、用之于民,以带头过紧日子的优良风尚推动更多“民生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作者: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罗俊梅,甘肃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张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