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以国通语教育厚植文化根基

  “如果你想和小朋友一起使用蜡笔,你会对他说什么?”“请讲讲你喜爱的体育运动”……5月19日清晨,在包头市青山区弘德幼儿园,一位老师正根据平板电脑上面的题目,对大班的孩子们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普通话一字一句认真回答,稚嫩的童音流畅悦耳。

  “弘德幼儿园位于青山区当铺村,园里的107名幼儿均来自村里,为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环境,幼儿园通过开展‘我是小小播报员’播报天气、讲故事、儿歌朗诵比赛、亲子共读等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和交流,园里的每位老师也通过课堂普通话抽查测试,实现了课堂‘零方言’。”该园教学主任刘佳说。

  近年来,青山区积极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并坚持从学前儿童抓起,通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举办师生规范汉字听写大赛、中小学经典诵读大赛和诗词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融入日常教学,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青山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青山区民族路小学的特色汉字规范书写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走进民族路小学,教学楼里的文化长廊格外引人注目,历代书法大师的肖像、各个书法大家的碑帖、教师和学生们的优秀书法作品挂满了廊壁。学生们三五成群地站在廊壁前,或驻足欣赏书法大家的碑帖,或热烈讨论某位同学的书法作品。

  “为提高师生们的书写水平,我们两个校区每天中午利用15分钟的时间,在全校开展硬笔书法规范练习,并通过学年考级、建立书写成长档案、设立专用书法教室等举措,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与此同时,学校还发扬晨诵的优良传统,各班语文老师利用早晨时间,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以此提升学生们的朗诵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民族路小学党总支书记王芳说。

  除了课堂上的规范书写、精准诵读,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更加立体丰富。在青山一中,每年9月开展的“推普周”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校师生的普通话运用能力;在“朗读者沙龙”活动中,老师们以声传情,将国通语的韵律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斌开发的“朗诵调色板”工具包,将语音要素可视化,助力学生突破“声音传情达意”的难点;学校开智楼的展板长廊宛如流动的汉字博物馆,从甲骨文的拙朴到楷书的端庄,无声地讲述着中华文明的千年嬗变;每天下午20分钟的“午墨”时光,学生们执笔静书,笔尖流淌的不仅仅是规范的汉字,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

  “学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融入教育血脉,让规范汉字与标准普通话成为真正滋养学子成长的源头活水。”青山一中教务主任赵岩表示。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宋阿男  通讯员  杨培霞)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