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央媒聚焦内蒙古

【央媒聚焦内蒙古·人民日报】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火山旅游越来越热 庭院民宿引来八方游客

  2025年5月23日,《人民日报》第18版刊发题为《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火山旅游越来越热 庭院民宿引来八方游客》的文章,报道了近年来,随着“太空服火山打卡照”等持续出圈,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火山旅游越来越热,引来八方游客。

  报道如下:

  《人民日报》(2025年5月23日18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庭院经济是农民利用自有院落及周围的土地、空间等,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的经济模式。发展庭院经济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

  庭院“方寸地”如何做好大文章,让乡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赚头”?“小而精”的庭院经济如何转型升级,做好融合创新文章,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本版今起推出“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系列报道。记者走进农家院落,近距离感受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编者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苏木七顷地村,郭晨慧利用自家庭院改造的民宿外景。张枨 清茗摄影报道

  5月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天朗气清,从高空俯瞰,二三十座隆起的火山遗迹散落于广袤草原之上,构成了罕见的地质奇观,这里是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离地质公园不远的乌兰哈达苏木七顷地村,返乡创业青年郭晨慧改造自家庭院,建成了乌兰察布市首家火山主题民宿——“壹蒙壹牧”民宿。走进院内,装饰一新的民宿,融合了草原、星空、火山、地方文化等多种元素,每个房间都各具特色。

  2016年,在北京工作生活了14年的郭晨慧返乡创业,成为一名“新农人”。“那时,火山旅游刚起步,周边连家像样的农家乐都没有,游客吃住十分不便,我便将庭院改造后开起了民宿。”郭晨慧说。

  曾从事设计工作的郭晨慧,将火山石、树墩、老物件等融入装修设计,民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旗里组织到外地学习发展民宿的先进经验,同时发放贴息贷款和民宿发展补贴,民宿发展起步顺利,小院5间房常常爆满。”郭晨慧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太空服火山打卡照”等持续出圈,乌兰哈达火山旅游越来越热。郭晨慧将自家庭院重新改造升级,并将隔壁亲戚家的庭院也纳入进来。“我家民宿今年被评为国家甲级旅游民宿,现在有两座院子、14间特色房,经常供不应求,旅游旺季得提前半个多月预订。”郭晨慧笑着介绍。

  围绕本地特色——火山与土豆,郭晨慧还研发了火山泥面膜、火山冰箱贴、小夜灯等文创产品,开发了土豆蛋挞、土豆咖啡、火山土豆泥等特色餐饮。“希望游客在游玩吃住的同时,了解并推广我们的地方特色。”郭晨慧说。

  在郭晨慧的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村民将自家庭院进行改造,发展民宿。在离七顷地村不远的牛明村,55岁的村民施金莲便是其中之一。走进她家的“火山望月”民宿,1000平方米的庭院内坐落着10座极具特色的蒙古包,火山石平铺于院中。

  “前些年我这院里养着牛羊,火山旅游发展起来后,我将庭院改造成民宿,去年7月才正式营业,已经挣了10多万元。”施金莲还将在外打工的儿子一家叫了回来,“儿子做厨师,我和儿媳当服务员,全家齐上阵,相信今年收入会更高。”施金莲说。

  察哈尔右翼后旗坚持把民宿产业与全旗旅游产业统筹谋划,与文化产业、民俗体验、特色种养有机融合。“我们积极推动‘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题、一幢一风景’的特色民宿产业发展模式,让更多人从‘到此一宿’转为‘深度体验’,更好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察哈尔右翼后旗文旅局局长岑海鑫介绍,2024年全旗累计引入社会投资3.5亿元,盘活利用农村牧区闲置房屋200多处,实现了村庄环境改善和群众增收致富多赢,目前全旗共有民宿134家,床位5000多张。

  “我们通过村企共建、就业务工、闲置民宅租赁、农畜产品采购、资产入股等方式,建立起民宿产业与农牧民之间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农牧民变身为股东兼服务员、厨师、导购员,闲置庭院成了带农富农的致富幸福园。”察哈尔右翼后旗旗委书记崔勇介绍,截至目前,今年全旗民宿共接待游客约22万人次,收入1.6亿元,文旅产业带动21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增收200多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岗位5000多个,3000多户农牧民受益。(记者 张枨)

  制作:张莉

编辑:梁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