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浇地用了多少水,看看电表用了多少电就行,这法子既方便又牢靠。”5月15日,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乡小营子村村民王世军说道。
王世军说的“好法子”正是“以电折水”取水计量和“以电控水”管理模式,巴林左旗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实施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全旗已有48个行政村推行“以电控水”管理模式,把水省下来、让水“活”起来。
“以电折水”是通过计量灌溉机井的耗电量,结合水电折算系数推算农业灌溉用水量的技术方法。通俗地讲,村民用了多少水,只需看电表用了多少电即可。
“我家有70亩玉米地,整个春季浇水花了不到500元电费,我们村农用电0.7元/度,也就是用了700多度电。”王世军算了一笔节水账,“按照‘以电折水’系数折算后,70亩玉米地等于用了1400立方米地下水,合浇1亩地用水仅需20立方米。按照这个法子确实能省不少水。”
花加拉嘎乡小营子村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农业灌溉主要以地下水作为水源,机电井点多、面广、管理权分散,取水管控一直是水资源管理的痛点。2022年,小营子村在党组织的引领下,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将全村17眼机电井收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制定一套规章制度,确定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协议。
“我们村根据水泵的出水量,核定灌溉面积,划定灌溉片区,合理化分组灌溉,进一步控制出水量,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小营子村党支部书记钱学忠说,为了实现更精准控水,小营子村将原有的普通电表全部更新为智能插卡表,在“以电折水”的基础上实施“以电控水”。
根据灌溉面积可以计算出计划用电量,按照计划用电量对电费卡进行充值,充值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并实行预缴费。这项举措实现了浇水量的精准控制,防止因以往不控制灌溉时长和用水量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小营子村指定有6名村民小组长负责设备管护、灌溉次序等事宜,并聘用1名电工,负责设备安装、设备检修、故障排除等工作。彻底解决了以往水泵、管线等损坏无人维修,承包人重收费轻维护等问题。
“我们村将服务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纳入到电量计算,将成本水价折算到每度电中收缴水费。”钱学忠说,2025年,小营子村按照每度电0.7元的标准收取电费,这个标准相比之前还便宜了0.1元。
现行政策下,基础电价为0.421元/度,高出基础电价的部分用于线路维修、管道维护、设备检修等费用,达到“以井养井”的目的。在“以电控水”模式实施的第一年,小营子村利用收入资金更换了电表、电缆线及部分水泵,发放了电工工资并实现了结余,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根据旗水利局分水指标及控制面积年初制定灌溉计划确定用水量后,我们村6名村民组长依据每眼机电井每小时出水量,确定每轮次灌溉时长,严格把控灌溉用水量。”钱学忠说。
如今小营子村村民都自觉按照需求量用水,每亩每次灌溉用水量实现效率最大化,达到充分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将粗放式用水转化为精细化管理,农户节水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形成科学用水、高效用水的良好风尚。”花加拉嘎乡副乡长张浩说。
“‘以电折水’计量方式和‘以电控水’管理模式拧紧了巴林左旗农业灌溉的‘水龙头’,有力促进了地下水资源高效利用。”巴林左旗水利局业务股股长林茂冉说,巴林左旗将紧紧围绕自治区节水行动,全力完善节水管理制度政策,提升农业领域节水水平,营造浓厚的节水氛围。(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