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论评论

让真抓实干成为更多地方的亮丽名片

  改作风抓落实,要正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长期性、反复性、顽固性,要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要多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更要坚持真抓实干,努力让“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成为更多地方的亮丽名片。

  日前,吉林省纪委监委官方网站公开通报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包括,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白城市通榆县委原书记李德明为追求个人政绩,罔顾当地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深度贫困县的客观事实,在刚完成脱贫摘帽、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擅自变更在城区新建公共卫生间项目的设计方案,扩大修建面积,进行豪华装修,造价相较预算翻倍,严重超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安县开发特色小镇,只见高端别墅不见特色产业,被拆迁村民的安置房半途搁置,部分村民多年无法回迁,县政府对此不作为慢作为等。

  近年来,有关方面通报过不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比如,有的不顾当地经济落后情况,盲目举债上马项目,进而负债累累;有的地方无视当地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现实条件,斥巨资建造人工湖景观……其中,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尤其令人气愤。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在某些地方长期存在,一方面是地方希望通过“打扮”自己来获得更多招商引资的机会,这种“为了发展”的论调具有一定迷惑性。另一方面是一些干部的畸形政绩观作祟——有的干部为了追求政绩而匆匆上马一些“高大上”的项目或者通过“拍脑门”决策“刷存在感”,也不排除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情况。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官本位”思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被挥霍。“钱花了,事没成”“官走了,留个烂摊子”“新官未必理旧账”,类似情况对地方而言显然是极大的伤害。

  近年来,随着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的严查严管和追责问责,上述问题明显减少,但有些变异、变形的情况仍需警惕。比如,有的地方“决心在嘴上”,对上级要求只传达不研究、只学习不落实、只表态不行动;有的地方“行动在会上”,是“门好进、话好听、脸好看,就是不办事”的“笑面官僚主义”;有的地方搞“盆景”式速成典型,作风虚浮……

  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直是毫不姑息、绝不手软,整治、问责、举一反三,防止个别地方“重复昨天的故事”。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的当下,这样的态度和做法更须坚持。

  各项工作有多大的实效和价值,是群众对一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重要评价标准。地方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做得好不好,当地群众最有发言权。谁能将这个基本道理了于胸、成于事,谁才可能做出真正得民心的政绩。就在最近,有媒体对“脚步轻、脚印深”的调查研究给予关注和报道——脚步轻,就是在形式上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大水漫灌”,不打乱基层正常工作,不给群众添麻烦;脚印深,就是在内容上力求深入,通过“蹲下去看蚂蚁”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调研实效。这对各地来说是一种启发:一个地方有多少家底、适合发展什么产业、群众的急难愁盼所在、不同事项的轻重缓急等,答案往往来自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改作风抓落实,要正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长期性、反复性、顽固性,要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要多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更要坚持真抓实干,努力让“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成为更多地方的亮丽名片。  ( 吴迪)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