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这些“绿色国宝” 撑起生态新天地!

  古树名木被誉为

  “绿色的国宝”

  “有生命的文物”

  近年来

  呼和浩特市采取

  “一树一策”“一树一码”等措施

  对全市的古树名木

  开展抢救性保护与修复工作

  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为子孙后代留存下

  珍贵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通过4次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呼和浩特市现有散生树龄为100年以上古树157株。其中,有一级古树18株(树龄500年以上),二级古树37株(树龄300—499年),三级古树102株(树龄100—299年);古树群10个,面积57.8公顷,古树14098株,均为三级古树群。按树种划分,共12科18属20种,以榆树、松柏、杨树、杏树居多,主要分布于庙宇、古建筑、村落、民居、山区等区域。

  “这些古树名木每一株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一下就能看到它的身份信息,包括种类、年龄、位置、生长条件、管护单位等。我们已对古树和古树群进行编号,分类建档,挂牌保护。”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任静波介绍。

  2021年—2024年,市林草局对全市77株古树组织实施了保护与复壮工程。今年,市林草局对15株古树实施保护与复壮工程,项目区分布在清水河县和武川县的8个乡镇12个行政村(居委会)内,包括:古榆树8株、古圆柏2株、古杜松1株、古小叶杨1株、古国槐1株、古灰楸1株、古旱柳1株。市林草局工作人员高贝介绍,目前已对15株古树中的13株开始保护施工,预计8月底之前完成。

  同时,市林草局正在对全市林草部门管辖的128株散生古树及10处古树群开展生长状况调查监测,对古树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影响古树生长的土壤和病虫害等情况进行样本采集、检测、分析,进行健康诊断,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应对的保护措施。这项工作预计10月底之前完成,目前已完成《呼和浩特市古树、古树群生长状况调查监测技术细则》制定,正在进行野外作业前期准备工作。另外,林草部门正在着手起草《呼和浩特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案》。

  记者采访得知,通过保护与复壮,古树生存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生长态势明显向好,保护措施基本完善,景观效果显著提升。

  呼和浩特市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2023年,东乌素图村古杏树群成功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清水河县《圆柏》、东乌素图村《杏树》摄影作品分别荣获“全国第二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三等奖和入围奖,进一步扩大了呼和浩特市古树名木保护的全国知名度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刘丽霞)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