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伦贝尔

勇闯“篮”关 逐梦前行 ——访“呼伦贝尔农垦杯”2025第二十一届北京世界华人篮球赛参赛队员(二)

  编者按

  当篮球跃起的弧线划破呼伦贝尔那片澄澈碧空,伴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呐喊与草原之风交织共鸣,“呼伦贝尔农垦杯”2025第二十一届北京世界华人篮球赛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举行。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北京、广东、香港等地的70余支精英篮球团队,在这个呼伦贝尔最为绚烂的季节里齐聚一堂。

  此次篮球赛事,不仅是速度与力量的激烈比拼,更是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它让体育精神在辽阔的草原上深深扎根,绽放出超越国界与地域的璀璨光辉。即日起,本报特推出系列专访,旨在探寻运动员们以汗水书写的拼搏历程,聆听他们对呼伦贝尔壮丽景色及独特人文的深切感受,在这个绿意盎然的夏日里,共同见证这场体育竞技与文旅深度融合的盛宴。

  右为万黎明

  夏季的呼伦贝尔,绿意正浓,辽阔的草原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廖进兴跟随台北泰康老马队的队友们,跨越海峡,抵达海拉尔。这是他第二次踏上内蒙古的土地,却是第一次真正拥抱呼伦贝尔。

  “我来自中国台北,打球打了65年以上,现在78岁。”廖进兴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沉淀,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少年时期踏上球场开始,篮球便成了他生命中的主线。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每周四、五次的训练频率。当被问及为何能坚持大半辈子,他笑着说:“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喜欢。拿起球,就忘了年纪。”

  “道路很宽,空气也好,景色太美了,像个新城市。”廖进兴不禁赞叹,“吃的东西和台湾差不多,就是分量更足些。”他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对呼伦贝尔的第一印象。宽阔的街道仿佛呼应着草原的胸襟,清新的空气涤荡着远道而来的风尘。

  中国台北每年都有球队参加世界华人篮球赛。赛场上的切磋,亦是一次次跨越山海的文化拥抱。从宝岛台湾到呼伦贝尔,数千公里的地理距离,被一颗热爱篮球的心丈量。廖进兴的故事里,有老球员对运动的坚守,更有跨越地域的情感联结。当他在球场上奔跑时,年龄不过是数字,而篮球,永远是连接两岸热爱的桥梁。

  右为叶志隆

  宋唯今年61岁,来自河南南阳,曾在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谈及与篮球的渊源,他眼中闪烁着光芒。自幼年时期,篮球便在他心中种下了热爱的种子,即便因工作、生活等因素,中途有过中断,但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会约上老伙计们奔赴球场。如今,他所在的俱乐部保持着每周三个训练日的松散型训练节奏,持续着对篮球的追逐。

  “篮球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唯感慨道。年轻时,篮球磨砺了他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团结协作意识,赋予他绝不言弃、敢于挑战的精神;随着岁月流逝,篮球又让他保持良好体魄和积极心态,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此次来到呼伦贝尔参赛,他难掩兴奋,尽管球队近十多年几乎从未缺席过这项赛事,但每一次都能带来全新的体验与收获。

  宋唯对呼伦贝尔之行赞不绝口。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他就被深深吸引。烤羊排、涮羊肉等美食让他大饱口福,海拉尔的美丽与热情也给他带来深深的触动。赛事准备会及抵达后的种种服务保障细节,都让他感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次篮球赛的高度重视。

  赛事结束后,他已和队友们计划好进行草原深度游,领略这片辽阔草原的壮美风光。相信在篮球与草原的交织中,宋唯和他的队友们将留下更多难忘的回忆。

  在呼伦贝尔举办的北京世界华人篮球赛赛场上,有这样一位身影令人印象深刻,他就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业余体校校友队队长——59岁的陈建业。

  陈建业与篮球的缘分始于14岁。1979年,在武汉市中心业余体校,他开启了自己的篮球之旅。1982年,他凭借出色的球技进入湖北省青年队,并多次征战全运会赛场。1997年起,他投身青少年篮球教练事业,将自己的经验和热爱传递给更多的年轻球员。2000年,他成立中业校友俱乐部,秉持“健康,快乐,以球会友”的宗旨,用篮球凝聚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自第一届世界华人篮球赛举办,陈建业就未曾缺席,至今已参加21届。

  此次比赛中,陈建业不慎摔倒,但稍作治疗便重返赛场。“我们是一个团队,下场后怕影响团队流程,不是输赢的问题,是要保证比赛流畅性。”他坚定地说。谈及对呼伦贝尔的印象,陈建业满脸笑意:“这里有辽阔的大草原、遍地牛羊,人也非常豪迈,我特别喜欢和这里的人交朋友。”对于比赛,他最大的期待是大家都能平安,开开心心享受比赛,品尝美食、结识朋友。

  回顾篮球生涯,陈建业收获颇丰。做队员时,他取得过第四名的好成绩;带队比赛时,多次斩获全国冠军,前年在湖北恩施55岁年龄段比赛中,他带领队伍夺冠。在他看来,竞技体育也需要快乐,篮球不仅锻炼了身体,更给予他无数启迪。而家人的支持,是他在篮球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坚实后盾。此外,他对此次赛事保障赞不绝口,完善的医务保障和细致的服务,为参赛的老年球员解决了后顾之忧。陈建业用四十多年的时光诠释着对篮球的热爱,他的故事,也将继续在篮球场上书写。

  在呼伦贝尔的赛场上,64岁的万黎明眼神坚定,身姿矫健,丝毫不见岁月留下的疲态。这位从学生时代便与篮球结缘,一生都在交通运输管理岗位上兢兢业业的老将,在篮球领域同样书写着令人赞叹的篇章。

  万黎明自学生时代起就对篮球怀揣热爱,但那时它仅是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直到2000年加入金华市中老年篮球队,他才全身心投入到篮球运动发展中。此后,他的身影愈发活跃,2010年担任老年人篮协秘书长,2015年更是扛起会长重任,兼任金华市中老年篮球队队长,带领球队踏上一段又一段的辉煌征程。

  金华市中老年篮球队自1994年组建以来,成绩斐然。他们征战22届全球华人篮球邀请赛、13届北京世界华人篮球邀请赛,在7届全国城市篮球赛等众多赛事中留下足迹。不仅走遍国内各大城市,更将中国篮球人的风采带向美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年争金夺银,满载荣耀。

  谈及多年来对篮球的执着,万黎明眼中闪烁着光芒。他感慨道:“篮球教会我坚持与毅力,让我在困境中永不言弃。”这份坚持,源于他心底对篮球纯粹的热爱;源于团队30多年来和睦团结、互帮互助的深厚情谊;源于以球会友、既能切磋球技又能饱览祖国山河的快乐平台;更源于那些70多岁、80多岁仍在球场上驰骋的老将,他们身上超越年龄的精气神,正是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

  在万黎明的故事里,篮球早已超越了运动本身,成为他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承载着热爱、坚持与无限的美好。

  呼伦贝尔草原的风裹挟着青草香掠过篮球场,56岁的叶志隆正持球突破,脚步轻快得不像半百之人。当他抬手命中一记三分球,场边掌声里夹杂着赞叹:“看这劲头,哪像打了四十多年球的老将!”

  叶志隆今年56周岁,是福建安溪少年业余体校的篮球教练,此次以球员身份亮相北京世界华人篮球赛。他与篮球的缘分始于小学三年级,自此开启了长达40余年的篮球生涯。从初中、高中校队,到考入福建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安溪第一中学任教,后调入安溪县少年体校担任教练,篮球贯穿了他的成长与工作。作为教练,叶志隆深知基本功的重要性。他严格要求学生扎实训练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同时注重身体素质与团队精神的培养,让队员明白团结合作是球队制胜的关键。

  自2013年起,他积极参与全球华人篮球赛、世界华人篮球赛,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结交各地篮球爱好者,甚至与原国家队球员同场竞技。“无篮球不欢”是叶志隆对篮球最真挚的诠释。对他而言,篮球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更是结交朋友的桥梁。在中老年篮球赛中,他秉持“快乐篮球、健康篮球”理念,以球会友,享受与来自全国各地球友切磋交流的过程。

  此次是叶志隆首次来到呼伦贝尔,对这片世界闻名的大草原,他早有向往,一得知有比赛便立刻报名。他接受采访时是比赛第二天,已经游玩了满洲里,还计划前往莫尔格勒河,呼伦贝尔的美景与鲜美的牛羊肉都让他赞叹不已。谈起赛会组织,他也赞不绝口,回想起曾去过的内蒙古乌海、包头等地的赛事,此次呼伦贝尔的比赛同样让他感受到主办方的用心,开幕式的精彩、内蒙古人的多才多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编辑:张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