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科教文卫

在书信往来中提升国通语应用水平

  “收到你的回信,我非常激动。感谢你为我提出的学习建议,这学期我有了明显的进步……”6月17日,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乌海市乌达区幸福街小学的教室,10多名学生伏在课桌上认真书写着信件。

  这是幸福街小学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手拉手”书信文化交流活动的现场,学生们正在回复来自湖塘桥实验小学小笔友的来信。一字一句间,他们分享着家乡的美食,讲述着课堂上的趣事,一下子拉近了两地学生心灵上的距离。

  “回信中,我对小笔友给我学习上的帮助表示了感谢,我也向她介绍了乌海的美食、美景。”该校五年级三班学生程子轩说,通过写信锻炼了他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今,一封书信不仅为两地学生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也成为幸福街小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抓手。

  “书信交流以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在书写与传递中,推动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化使用,夯实着孩子们文化认同的语言文字基础,也有效促进了两地各族孩子间的情感交融。”幸福街小学副校长李翠娟介绍,自2024年12月以来,该校与湖塘桥实验小学开展了多次“手拉手”书信文化交流活动,累计有100余人次参加。

  为写好“这份书信”,幸福街小学不断夯实学生们的写作基础,组织语文教师将书信写作系统地纳入课程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们详细讲解书信的格式、结构、内容构思以及语言表达等知识要点。同时,安排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们现场撰写书信片段,并进行即时点评。

  课后,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学生们相互交换书信,从格式规范、内容丰富度、语言流畅性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丰富书信交流内容,学校定期设定不同的主题,如“我的民族节日”“家乡的美景”“我的梦想”等。学生们则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在书信中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想法。

  为了让学生在书信交流中有更丰富的话题,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文化知识专题讲座,为学生介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民族服饰、民间艺术等内容。

  该校大队辅导员任佳红告诉记者,通过“手拉手”书信文化交流活动,学生们增进了彼此友谊、拓宽了文化视野,参与活动的学生作文平均分提高了3分,有效提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郝飚  见习记者  李浩)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