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象征着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品牌价值,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体现。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强调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城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创建文明城市要为了人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创建文明城市的宗旨,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系统观念,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中。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富足是精神富有的基础,精神富有是物质富足得以持续和提升的有力保障,两者共同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联动推进、协同增效,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系统统筹推进、全局谋划,统筹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目标是行动指南,问题是突破方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解决的问题。城市的核心是人,人的需求涵盖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各个领域,意味着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意味着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重心要落到人民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和“心头大事”上,要一条条梳理、一件件研究、一项项改进,在为民排忧解难中逐步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变化新成效。
创建文明城市要依靠人民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人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力军,也是直接受益者。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要尊重群众在城市创建中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鼓励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创城工作。呼和浩特市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内生动力,通过居民议事会、座谈会、《小溪巡街》、文明观察员、市民寻访团、随手拍等方式,听民声、集民意,将分散在群众中的意见建议有效整合,进行系统转化,通过“有困难@有关部门”“接诉即办·青城帮办”等方式,将群众呼声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让群众的声音更有影响力、群众的评价更具有决定性。
坚持榜样引领,形成共生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人物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一个人能够带动一群人,一群人能够带动一座城。呼和浩特市持续开展“榜样就在身边”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全力打造“好人之城”,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引导全社会学习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营造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良好环境,引导人民群众争做社会好公民、单位好员工、家庭好成员,推动全社会形成你追我赶共建精神文明、见贤思齐提升道德水准、崇德向上提高文明程度的生动局面。
坚持群策群力,汇聚磅礴力量。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创建文明城市,说到底还是要看百姓支持不支持、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只要有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儿,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呼和浩特市搭建“小马扎议事厅”等群众议事平台,创新“红蜂团”等基层社会治理参与形式,形成“大家的事情大家议”“群众的事情一起办”的良好局面。鼓励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共同商议、共同解决现实中群众的急难愁盼,既符合时代呼唤、人民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
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推动全民共享,答好“谁来共享”的答卷。共享是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一廊两轴五带”的文旅空间发展格局全面打开,知名专家学者、众多明星、网络大V争相为呼和浩特“代言”,演唱会密集落地,文旅经济蓬勃发展。展望未来,5A级景区成功申建,青城十六景与32个潮玩地标遥相呼应,呼和浩特市成为2026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随着宜游画卷徐徐展开,首府人民正在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
推进全面共享,答好“共享什么”的答卷。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共享的全面性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改造老旧小区、推进温暖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一系列举措让首府人民“住有所居”“住有优居”,宜居之城的故事从容铺叙。推进为老餐厅、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共享,推进“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等国家养老惠民政策共享,宜养之城的颐年长卷照进现实。“人才强市25条”“人口集聚16条”吸引着十万大学生留呼就业创业,“城市合伙人计划”亮相,“青年社区”全速推进,筑巢引凤书写“青城温度”,宜业之城的机遇蓝图跃然眼前。2025年4月起,呼和浩特市四区每学期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非起始年级空余学位,优先保障来呼人员子女转学需求,人口虹吸效应更加明显,宜学之城的书香长卷次第舒展。
推进渐进共享,答好“如何共享”的答卷。共享是渐进共享,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一块牌子、一份荣誉、一个称号,更是建设城市文明的一次永无终点的接力赛、一场永不落幕的话剧、一份与人民同频的追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一座城市为民服务的终点,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更高起点。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也不是一座城市推进文明建设的终点,而是迈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更高起点。【作者:贾祎 系呼和浩特市委党校科研科(决策咨询研究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