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乌兰察布

四子王旗:拧好农业“节水阀” 做活田间“水文章”

  近年来,四子王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疏通田间地头“毛细血管”,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6月10日,记者在位于大黑河乡窑滩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见到正在田间地头详细观察马铃薯长势的自治区劳模李亚平。

  “这片农田是抗旱马铃薯种植筛选区,从目前的长势来看,一切都很理想,通过种植比较,我们便会筛选出更适合当地种植的抗旱马铃薯品种。”李亚平说。

  据了解,成立于2013年的四子王旗宏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以马铃薯种植为核心,延伸至社会化服务、仓储销售全产业链,现有合作户25户,流转土地共20600亩。

  作为该合作社负责人的李亚平,在“科学种田”观念的引领下,推动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实现了“三次转变”:成立之初,合作社采用喷灌种植模式,受水资源制约,土地利用率只能达到70%;2019年,合作社积极响应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使用1.1升/小时以下低流量滴灌带,使土地利用率达100%,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效益,并引领周边农户运用该项技术,使马铃薯产量由之前的2吨/亩稳定到3.5吨/亩,最高亩产可达5.8吨/亩;然而,随着产量的逐步提升,土地地力逐步下降、耗水量逐年增加,面对这一现状,合作社于2020年便带领周边90%以上的农户进行“全面轮作”,使地力逐年提升、投入成本逐年减少,在稳定农户种植效益的同时,还保护了耕地、节约了水资源。

  “从2019年响应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使用1.1升/小时以下低流量滴灌带,完全杜绝以往灌溉方式的‘跑、冒、滴、漏’等现象,我们合作社平均每年种植马铃薯3500多亩,每年可节水20万吨左右。”李亚平介绍。

  今年,该合作社在自治区“六个行动”的战略部署下,积极探索可持续农业发展新路径,秉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用水、杜绝浪费、智能辅助、高效节水”的理念,将通过“优化种植结构、优先水旱轮作、优创灌溉设施、优良保水技术”的“四优”模式,实现产量提升与节水降耗双赢。

  据悉,“四优”模式通过减少高耗水作物的面积、增加低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实施高耗水作物、低耗水作物、旱地作物“三年轮作”,切实保护耕地、节约水资源;将以往测墒灌溉转变为保墒灌溉,使灌溉模式更科学更智能;通过“滴灌追施”,采用近纳米级的水融有机颗粒填充土壤空隙,从而达到土壤的保墒性,实现节水目的。

  “通过‘四优’模式,我们合作社2000亩耕地的节水率将达到50%,同时将带动大黑河乡2万亩耕地实现高效节水。”李亚平说,“目前,这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预计10天左右就可以将各种智能设备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在节水行动中,四子王旗严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用水方针,通过“调结构节水、选品种节水、优农艺节水、建工程节水、抓管理节水”的“五节”措施,全面推动全旗农业用水方式节约集约。2025年,全旗总播面积共189万余亩,粮食作物总播面积130万亩,经济作物总播面积59.8万亩,总节水量可达0.2万立方米。

  未来,四子王旗将切实做好农业节水文章,让更多节水新模式、新技术助力全旗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全旗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孙国俊  张蜀雁)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