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仲夏的风掠过大兴安岭的林海,一场跨越千年的火之邀约在北纬50°的星空下盛大开启。6月18日,鄂伦春农文旅篝火季暨第35届鄂伦春族篝火节,在阿里河镇甘河河畔启幕。这场依托鄂伦春族传统祭火习俗的文化盛会,用不间断的狂欢,为四海宾朋呈现了一场独具魅力的文旅盛宴。全国各地游客齐聚现场,共同感受鄂伦春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夏日热情。
凌晨时分,阿里河微波站山顶化作梦幻之境。20位幸运游客在专业天文导师的带领下,观赏绝美的星空与日出。千米海拔上的圆顶帐篷内,鄂伦春赞达仁民歌悠扬回荡,与星座讲解交织,带来极致的视听享受。当晨曦穿透云层,金色光芒洒向万亩林海,壮丽景色震撼人心。



晨光初现,龙华路早市摇身变为非遗展演舞台。洛阳斗鸡争霸赛现场喝彩声不断,身着鄂伦春狍皮服饰的“猎人”展示着传统“打瑟日”的狩猎技艺。民族服饰快闪秀活力登场,来自海拉尔区、大同市、洛阳市与鄂伦春自治旗的演员,身着民族服饰,手持特色道具穿行在人群中,NPC向游客派送桦皮香包与美食折扣券,烟火气与文化氛围完美交融。
上午9时,甘河河畔的鄂伦春原生态村落,宛如一座活态的民俗博物馆。斗熊舞刚健有力,口弦琴演奏空灵悦耳,传统节目轮番上演,让人应接不暇。81岁的“小花鹿奶奶”坐在桦皮帐篷前,布满老茧的双手灵巧制作鹿哨,缓缓讲述着鄂伦春族的传奇故事。非遗市集里,桦树皮雕刻、兽皮缝制、鄂伦春剪纸等传统技艺琳琅满目,成为游客们爱不释手的纪念佳品。紫苏饮品、红柳大串、蓝莓锅包肉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让人大饱口福。

午后的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偃师大鼓的雄浑与鄂伦春猎舞的灵动相得益彰。游客们不仅可以全天24小时畅游博物馆、非遗馆,探寻历史足迹,还能租赁汉服,与NPC展开趣味互动,在完成“寻找千年微笑”任务的过程中,解锁隐藏剧情。园内新设的鲜卑主题邮局,成为游客们的打卡胜地,10款手绘明信片和电子明信片备受青睐,寄件可加盖上“融合之路”打卡印章邮戳,让祝福伴随着深厚的文化记忆,传递到远方。


夜幕降临,库图尔其广场化作欢乐的海洋,《融合之路·兴安弦歌》文艺晚会,将节庆狂欢推向高潮。各地游客与非遗传承人携手点燃篝火,熊熊火焰升腾而起,全场热情沸腾。大家手拉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尽情释放着欢乐与激情。12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组成震撼人心的“鲜卑南迁”光影秀,以“根源—发展—融合—高潮”的历史叙事,在夜空中生动演绎着古老传奇。星空下的鄂伦春,用篝火的温度诠释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图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表示:“鄂伦春太懂游客了,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多元的游玩体验,绝对是必来的宝藏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本届篝火节创新采用“文旅+科技+沉浸式体验”模式,将鄂伦春族对火的信仰与现代文旅需求深度融合,不仅打造了24小时狂欢不夜场,还精心策划了森林音乐戏剧节、美食巴士巡游等18项主题活动,推出6条主题旅游线路,涵盖民俗、历史、穿越、研学、美食等多元体验,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持续擦亮“融合之路”文旅品牌。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第35届鄂伦春族篝火节总策划李京阳说:“本届篝火节创新采用持续24小时的狂欢模式,全面展现鄂伦春族篝火节的历史演变,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内涵,从游客的角度精心设置每个环节,诚挚邀请全国朋友体验鄂伦春的独特文化,享受呼伦贝尔的清凉夏日。
从赞达仁民歌里流淌的璀璨星空,到非遗技艺的惊艳绽放;从河畔村落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到文化园里穿越千年的历史探秘;从篝火映照下的热烈狂欢,到多元创新的沉浸式体验,第35届鄂伦春族篝火节以火为纽带,以文化为灵魂,让古老的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夏日狂欢已拉开帷幕,把24小时交给鄂伦春自治旗,沉醉篝火季,沉浸“融合之路”,让璀璨星空、千年非遗与跃动的篝火,承包你整个夏天的酣畅与浪漫!
(阎蕾 李庆鑫 王琦 包小乐 包鹏巍 张蕊 苗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