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热点评说

召回缺陷产品只是第一步

  6月16日,某知名充电宝企业宣布,召回3款共49万余台充电宝。事情的直接起因,要回到几天前的热搜话题——北京多所高校禁用该品牌充电宝。不少网友跟评说,收到学校下发的排查通知,某些型号产品容易在充电时发生爆炸。

  “你的充电宝可能正在变成定时炸弹”,小小充电宝,引发许多关注。

  今天,电量焦虑几乎成了每个人的日常。狂充不掉链、插上秒回血,充电宝简直就是人们外出的“救急搭子”。不过,这个“搭子”有时候也不那么靠谱。近年来,充电宝起火、爆炸时有发生,导致住房火灾、地铁停运、航班返航,甚至造成人身伤亡。这其中,有消费者使用不当的原因,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是根本。可以说,产品召回折射出行业发展的安全隐患。

  召回,给行业发展上了一堂质量课。打开购物平台,各种充电宝拼容量、秀颜值、比价格,快充、磁吸等功能令人目不暇接。但在看不见的安全性上,有些企业却可能为了节约成本做了减法。企业经营算小账,更要算大账。召回固然会对声誉、利润产生短期影响,可又何尝不是一个契机。如果处理过程及时高效,进一步精进技术、优化产品,企业也将“召回”良好信誉和良性发展。

  召回,也凸显出强化监管的必要性。充电宝使用人群广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合理规范和有力监管。有关部门已经将充电宝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自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基础上,围绕零配件、生产工艺、产品品控等方面,后续的监管工作同样至关重要,要以严格标准倒逼品质升级。

  充电宝应当解决电量焦虑,而非制造安全焦虑。召回缺陷产品只是第一步,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做的还有很多。(吴燕)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