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理应如此

以精品网文激发持久向上的能量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占网民规模的51.9%;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元。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国网络文学已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并逐渐从“以量制胜”转向“以质破圈”,成长为文化领域的参天大树。如此庞大的体量,使其在文化传播、价值塑造等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精品网络文学为新大众文艺注入精神养分。《蓝皮书》显示,网络文学年度创作精品化趋势显著,同时,现实题材作品持续增长,总量达180万部,年新增17万部。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科幻等选题,跳出了单纯娱乐化的框架,深入社会肌理,反映时代发展脉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大众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新大众文艺筑牢精神根基。

  精品网络文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走出去”品类的重要阵地。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人。作为文化出海“新三样”之一,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数量、质量、效能进一步提高,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新渠道。

  当然,网络文学领域仍存在一些阻碍精品诞生、制约新大众文艺发展的问题。部分创作者受商业利益驱使,陷入同质化、套路化创作泥沼,作品缺乏深度与创新。此外,网络文学快速发展带来的版权保护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精品的孕育与传播。要改变这些现状,需多方协同发力。创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将目光从短期商业利益转向作品的精神价值与艺术品质,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平台要发挥积极作用,减少低质内容曝光,为精品网络文学提供更多展示机会,营造良好创作环境。

  去年,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首次将“网络文艺”作为单项纳入“优秀作品奖”评选中,这是对网络文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肯定,彰显了其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网络文学肩负着重要使命,精耕细作,源源不断地输出思想深刻、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精品网络文学将持续激发持久向上的能量,助推新大众文艺繁荣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谱松)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