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能源经济(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4年,全区煤炭产量和保供量、总发电量和外送电量、新能源发电量和绿电交易量等15项能源发展指标位居全国首位,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是内蒙古在能源赛道上的夺冠勋章,更在全国能源版图上投下了重磅“坐标”。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到探索改革创新路径,内蒙古的15冠,为全国发展大局注入强劲动能。
在能源保供的“国之大者”中,内蒙古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12亿吨/年以上的煤炭产能、超60%的外运占比,使其成为全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器”;连续20年领跑全国的电力外送量,点亮了大半个中国的万家灯火;天然气外送量占比60%以上,为国家清洁能源供应筑牢屏障。与山西等传统煤炭大省相比,内蒙古不仅在产能规模上持续领先,更通过优化运输网络,承担起全国近七成煤炭跨区域调配任务;在电力供应领域,其外送电量占全国的1/6以上,有效缓解了京津冀、长三角等用电大省的供需矛盾。当南方城市遭遇用电高峰,当北方地区急需供暖煤炭,内蒙古始终以“宁可自己紧一紧,也要保障全国稳一稳”的担当,将一车车煤炭、一度度电力输送到全国各地,稳住了全国能源供应的基本盘,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内蒙古是勇立潮头的“探路者”。全国率先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提前一年实现新能源装机超越火电,这一成绩远超同处西部的新疆、甘肃等新能源资源富集区。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光伏基地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相当于7个三峡电站的装机规模;绿氢产能占全国近半壁江山,开辟了能源转型新赛道。创新实施的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模式,通过“风光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协同”等方案,成功解决了新能源发电间歇性难题,其经验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推广清单,为其他地区破解能源转型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推动全国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加速迈进。
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中,内蒙古是敢为人先的“实践者”。80%以上煤炭实现绿色智能开采,鄂尔多斯市布尔台煤矿通过5G+智能开采技术,实现“井下不见人、产煤不见煤”;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煤炭“由黑变白、由粗变精”,在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每年超1亿吨煤炭实现就地高效转化。这种“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为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树立了标杆,证明了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非对立,而是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实现和谐共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内蒙古是大胆创新的“开拓者”。50余项政策构建起完善的政策体系,为能源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蒙西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蒙东电力现货市场启动结算试运行,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这些改革举措打破了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其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经验被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推广方案,为全国能源领域改革提供了试验田。从电力市场化改革到绿电交易机制创新,内蒙古的实践经验正逐步向全国推广,推动全国能源行业在改革中释放更大活力。
内蒙古的15冠,不仅是发展成就的展示,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能源领域的生动注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中,在推动能源革命的转型浪潮里,在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实践中,内蒙古以先行先试的魄力和久久为功的坚守,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这份影响力,不仅重塑了全国能源发展的格局,更为资源富集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样本,彰显了中国能源产业向绿而行、向新而生的强大韧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内蒙古正以“闯”的精神深化改革,依托资源与技术优势,在绿电交易、氢能储运等领域持续突破;以“创”的劲头突破技术瓶颈,加快储能装备、智能电网等核心技术攻关;以“干”的作风推进项目落地,全力建设库布其、乌兰布和等世界级新能源基地。未来,内蒙古将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也必将引领更多地区共同绘就能源强国建设的壮美画卷。(宋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