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的扎哈淖尔露天煤矿,数百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满载岩土在蜿蜒坡道上平稳行驶。驾驶室空无一人,方向盘兀自转动。这片昔日喧嚣的矿山,正被数字悄然重塑。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扎哈淖尔露天煤矿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保供基地,核定产能1800万吨,年土岩剥离量达1.2亿立方米。2024年起联手易控智驾,投入33台增程式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编组试运行,矿区土岩剥离运输这一核心环节由此迈入“少人化”乃至“无人化”新时代。
来到矿区的智慧云控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精准掌控矿区内采土作业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调度大屏上,采场、排土场的停车区与运输路线清晰可见。随机点开一辆车,驾驶舱状态、装载量等数据即刻呈现。
“这些蓝色小框是排土位,红色格子代表岩土已满。”公司工管部主任徐猛站在屏幕前介绍。系统一键收发指令,车辆迅速反应。遇有突发状况,调度员精准判断故障级别,后方接管员即刻通过1:1模拟驾驶台远程操控方向盘与制动系统,一人可从容掌控50台无人矿卡。
为支撑无人矿卡高效互联,矿区今年新设10座4G、5G网络基站,建成后将构建起105台无人矿卡稳定运行的“信息天网”。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地处高寒区,地质条件复杂、具有软岩富水等特点,传统人工作业挑战重重,无人驾驶技术在此却展现出惊人潜力。截至目前,累计运行突破77万公里,剥离产量超525万立方米,节油率高达20-30%,日有效作业时长从19小时延长至21小时。
徐猛介绍,矿区预计6月底投用135台无人驾驶矿卡,可减员司机325名,每月省人力成本约400万元,更使工人彻底远离高危环境与极端天气侵扰。技术驱动下“人停车不停”成为新常态,矿山生产模式正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数智驱动型”跃迁。
(王晓飞 张启民 石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