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送餐超时,惨遭顾客殴打;外地摊主做生意,被本地人排挤欺负……看到这样的短视频,有些网友恐怕会忍不住打抱不平,事实上,它们只不过是剧本。
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与会者围绕短视频“剧情演绎”问题各抒己见。有业内人士认为,“剧情演绎”本就是短视频的主要赛道之一,摆拍本身没有问题,但作为短视频创作者,需合理把握正常创作演绎与虚假摆拍的边界。
的确,短视频可以有剧,但必须守本。这里所谓的守本,最主要的还是守好法律之本、道德之本。也就是说,对创作者而言,有剧本、人设没问题,关键在于考虑传播后果,内容不能闯法律规定的禁区,不能越公序良俗的界线。
让短视频既舒心又放心,相关创作者需谨守行业规矩。2023年,中央网信办就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若“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既然有此明确要求,短视频创作者在不触碰法律、道德红线基础上,更需不折不扣做到给虚构演绎内容规范打标。
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了更好满足大众高品质的文娱消费需求,短视频创作不仅要守好本,更应提升质量推出好剧。这也要求短视频创作者必须坚守主流价值,积极传播主流文化,关注时代精神。雷人的情节、夸张的表演或许能一时吸引眼球,但绝不会被市场和用户真正认可,创造者唯有沉下心来产出有内涵、有质量的作品,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收获好评。
以好剧促短视频提质,还可从主流媒体取经。比如,人民日报社打造“人民短剧”第一季《故事新编》,从小切口讲述普通人真实可感的故事,令网友直呼“有意义”也“有意思”,让正能量也有大流量;央视网牵头发起“中国正能量微短剧”共创计划,推出的精品力作不失为行业学习典范。
好的短视频,不仅要让人看着爽,还要给人以思想上的增益、精神上的激励。我们期待有更多短而精的视频内容涌入市场,持续绽放新光彩,在创作与传播上走向更广阔舞台,在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双向奔赴中越来越好。 (周慧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