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新征程上,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理论问题,更是重要实践命题。多年来,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奋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塑造了“经济发展走在前面,精神文明也照样走在前面”的城市实践样本,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统筹提升经济发展的质与量

  量的增长是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推动量的合理增长,一是要扩大经济发展规模。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环境,激发社会投资积极性,扩大开放规模,提升开放质量,深化区域合作,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二是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抢抓“两新”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精准谋划实施“两重”项目,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

  质的提升是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一是要增强创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二是要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二是健全民生保障体系。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扩展住房保障体系,加大生育支持力度,完善养老事业和产业政策。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多元供给,推动质量供给与需求更加适配。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集团化办学,推进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融合发展,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不断增强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发展的均衡性。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一是不断创造文化精品。顺应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趋势,厚植文化创新创造土壤,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二是持续繁荣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市、旗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持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惠民创新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壮大各类经营主体,实施“文化+”赋能工程,打造新型文化业态。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加强教育引导。一是紧扣重点教育内容。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常学常新的主题,将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强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二是紧抓重点教育群体。突出抓好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引导,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少年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创新教育载体方式。开展好思政工作,运用各类文化产品形式和新媒体,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好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庆祝活动,加强教育引导。

  强化实践养成。一是倡导崇德向善行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注重道德实践,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精心组织道德典型学习宣传,将崇德向善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二是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动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文明+”行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文明礼仪规范。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推出“暖城·文明家”品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化网上网下联动,拓展“文明+互联网”新模式。三是推进文明实践工作。健全完善文明实践工作体系,拓宽社会动员渠道,优化站点布局,壮大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推进文明实践数字化建设和品牌建设。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绘就全域城市文明画卷。一是梯次推进市旗联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上下联动、区域协调,推动创建工作从市域向县域延伸,着力构建覆盖大中小城市的创建格局。二是统筹推进城乡统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突出抓好文明村镇创建。坚持城乡统筹、镇村共建、以城带乡。三是积极发动全社会共建。坚持全行业、全领域推动,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矩阵,通过结对帮扶、示范带动、辐射引领等方式,推动文明单位与基层社区、乡村、学校、家庭结对共建,动员市民参与民情沟通、协商议事等共建共治共享活动,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创建新格局。

  奏响城市文明交融交响曲。一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升级、城市管网改造等,着力提升“硬功能”;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打造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更好提升“软功能”。二是提升文化品位。在城市更新、城市景观改造中,注重有形元素与无形元素的结合、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加快打造生活化场景,推动历史文化的时代传承,建成了乌兰木伦湖等一批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文化空间。推进文化功能区和文化廊道建设,强化城市文化形象传播,建成博物院、图书馆等多处文化地标。三是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强化多元共治,依托“暖新闻APP”“i暖城”等线上平台以及志愿者入户等线下方式,激发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突出科技赋能提质,加快人工智能在交通系统、智慧社区等多领域的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与效率。建设“文明+平安”服务品牌,打造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作者:敖明 系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