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北疆观察

给年轻干部作风体检,不能只“挑毛病”,更要会“开药方”!

图片来源:南安融媒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其作风建设关乎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当前,全国多地靶向施策,掀起年轻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热潮,剑指“玩心重、混日子、口无遮拦、生活失范”等作风顽疾。针对上述问题,湖南省烟草局通过3批次青年读书班,将警示教育与纪律大讨论深度融合,推动年轻干部查摆问题145项;华东交通大学170余名干部聚焦5大重点领域,系统梳理出452条作风短板。这些数据触目惊心,如声声警钟,深刻表明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

  思维活跃、锐气十足的年轻干部本应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但“上班刷短视频”“办事踢皮球”等不良作风,却如侵蚀堤坝的蚁穴,不仅阻碍个人成长路径,更严重消解政府公信力。曾有报道披露,某地年轻干部因沉迷手游延误重要报告,致使决策良机错失;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让“最多跑一次”的惠民承诺沦为一纸空文。这些案例无不印证,作风建设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修课,更是不可逾越的政治生命线。

图片来源:网络

  深入剖析,年轻干部作风问题的滋生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一,部分干部理想信念根基动摇,将工作岗位视为“铁饭碗”,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患上精神“软骨病”;其二,考核评价机制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差别”的缺陷,不仅挫伤了实干者积极性,还变相助长投机之风;其三,“躺平学”“摸鱼哲学”等消极网络亚文化不断冲击年轻干部的思想防线,模糊价值判断;其四,部分单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倾向,对年轻干部日常监督宽松软,纪律约束缺位,致使个别人突破纪律底线。

  根治作风顽疾,需以系统思维构建“铸魂、考评、监督、培育、引领”五维联动的“全链条”治理体系。首先,在思想铸魂上,充分依托情景党课、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沉浸式主题教育,推动年轻干部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锤炼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同时推行“成长导师制”,通过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开展“思想体检”,及时校准年轻干部的政治坐标。其次,在精准考评方面,构建科学化、量化考核体系,将履职表现、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纳入指标;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励与容错纠错机制,让“敢闯敢为、善作善成”的干事创业氛围蔚然成风。再次,在立体监督层面,运用大数据动态监测履职情况,构建“八小时外”社区、家庭、单位“三位一体”监督闭环。同时,畅通群众与媒体监督渠道,实现问题线索即接即办。然后,在靶向培育环节,立足知识短板定制培训方案,深化“结对帮带制”,以实践教学提升履职能力。最后,在典型引领维度,精心打造“青年说”“榜样直播间”等平台,用身边榜样激发奋进力量;开设“作风建设微课堂”,以情景短剧、案例剖析等形式强化纪律教育;联合主流媒体推出“青春建功”系列报道,积极营造崇尚实干的舆论氛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年轻干部培养需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场全国性的“作风体检”,既是对队伍现状的深度检视,更是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唯有将各项举措抓细抓实,方能助力年轻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激浊扬清,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姿态,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刘向东)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