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分享。
夏日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乌达区苏海图街道黄白茨社区新修缮的巷道里,砖墙上斑驳的光影与不远处“时光穿梭”巷道的艺术涂鸦相映成趣。6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百姓故事汇在此拉开帷幕,居民们围坐在巷道旁,用一个个带着岁月温度的故事,唤醒尘封的记忆。
“那时候井下没电,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居民李三宝站在巷道中央,古铜色的脸庞在阳光下微微发亮,他挥舞着手臂,声音洪亮而坚定,“可咱们矿工有办法,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井下,硬是照亮了干活的路。”说到兴起处,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党员同志们更是冲在最前面,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儿,手上磨出血泡都不喊疼。”台下,老邻居们听得频频点头,年轻居民则聚精会神,仿佛跟着老人的讲述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居民刘爱枝的故事同样牵动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她讲述起上世纪乌达镇卫生所妇产科医生紧缺的艰难时刻。“难产的产妇疼得直叫唤,家属急得直掉眼泪,那场景我现在想起来都揪心。多亏政府从外地请来了白秀英大夫,她手把手教我们20多个接生员,白天学技术,晚上跟着她四处接生,不知道挽救了多少产妇和孩子的命。”刘爱枝说。话音刚落,巷道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黄白茨社区精心打造的“红柳情——温情庭院”百姓故事汇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的生动缩影。黄白茨社区党委书记李晔韬介绍,项目打破传统,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组成的“跨界调研团”,通过“口述历史工作坊”“老物件征集”等形式,深挖社区从矿区开发到生态转型的历史脉络。如今,尘封的老故事已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文化资源,在“时光穿梭”巷道、温情庭院等特色场景中鲜活呈现。
“人人都是故事主角”的理念贯穿项目始终。除了邀请老党员、道德模范讲述励志故事,社区还鼓励普通居民分享身边的草根故事。从邻里互助的暖心小事到社区自治的创新实践,“群众讲、讲群众、群众听”的双向叙事模式,让文明新风在烟火气中悄然生长。线上“故事云展厅”与线下庭院宣讲会联动,构建起全域覆盖的传播矩阵,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都能找到参与入口。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故事实践转化”机制。社区根据故事内容设计“文明实践任务卡”,从“传承家风打卡行动”到“社区环境美化志愿活动”,居民们将故事中的正能量转化为实际行动,还能通过“故事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听故事、践文明、得实惠”的闭环激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抽象,而是化作了社区里互帮互助的笑脸、干净整洁的巷道。
正午的烈日为活动画上句号,居民们仍围坐在一起,回味着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黄白茨社区用一个个故事搭建起文化传承的桥梁,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这座承载着乌达区发展记忆的社区,正以故事为媒,奏响文化引领、全民共治的动人乐章,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黄白茨经验”。(段维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