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 李梦娜 摄
“下楼就能看岗位,不用四处奔波找工作,太方便了!”近日,乌兰察布市居民在体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后发出感慨。记者从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破解群众就业难题,今年乌兰察布市计划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零工市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场所,优化升级18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动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
这些服务站通过构建“岗位供给+待业人员+技能培训+政策帮扶”全链条工作机制,精准对接供需两端。一方面,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企业摸排群众就业意向和企业用工缺口,建立动态岗位数据库;另一方面,制定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清单,发布就业失业登记线上办理业务指南,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政策宣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就业服务。
走进集宁区天桥零工市场就业服务站,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涵盖家政、建筑、餐饮等多个行业的招聘信息。“退休后一直想找点事做,既能活动身体又能补贴家用。”52岁的居民吕秀英正认真浏览岗位列表,她指着一条小区养老驿站招聘服务人员的信息说,“这个岗位离家近,工作也适合我,在这儿找工作,方便又安心。”
据集宁区天桥零工市场主任石源介绍,作为集宁区首个公益性零工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市场自今年4月底启用以来,已登记注册企业126家,建立4个企业微信群,其中包括1个企业群、2个务工群和1个女性务工群。目前,市场每周收集常规就业岗位75个,每天提供日结性零工岗位40余个,有效解决了零工群体“蹲桥头、站路边”等活的困境。此外,市场还设立劳动维权服务窗口,一旦出现劳务纠纷,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实现“矛盾不出市场”。石源表示,下一步市场将建立“零工诚信”机制,在服务大厅公示水电、家政、运输、建筑等用工类别的市场价格一览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劳动者权益。
在集宁区万达商圈就业服务驿站,“政企联动+商圈嵌入”的创新模式成为亮点。该驿站精准对接商圈内187家商户的用工需求与周边社区居民的就业诉求,划分培训专区、职业指导区、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域,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岗位匹配+政策咨询+业务办理”一站式服务。求职者赵晓军表示:“以前找工作,信息渠道少,很难了解全面的就业资源。现在驿站提供了大量本地岗位,还有专人指导,选择多了,求职也更顺利。”
今年以来,乌兰察布市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开展“政策送上门”“送岗进社区”等专项行动,并创新采用“直播带岗”模式拓宽就业渠道。通过“乌兰察布就业”抖音等短视频账号,已开展直播带岗活动166场,推送就业岗位42612次,累计观看55.32万人(次)。即将大学毕业的张玉轩便是受益者之一,他说:“我想尽快找份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在直播带岗活动中投递简历后,三天就收到了面试通知,这种方式高效又便捷。”
据统计,今年以来,乌兰察布市“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已累计服务群众20000余人(次),开展技能培训班1期45人、网创培训班2期56人,有效提升了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曾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升级就业服务站功能,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服务,让“家门口”就业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的惠民工程,助力更多群众实现稳定就业。(鲍娜 李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