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初临,城市喧嚣未歇,海南区第四小学校门口已悄然聚起翘首的身影。家长们目光频繁投向腕表,脚尖无意识地轻点地面——这每日循环的等待时刻,常被焦灼与空白填满。然而,在海南区第四小学门前,一种悄然的变化正在发生:曾经单调的“等待”时光,如今正被书香浸润,悄然转化为精神“收获”的宝贵驿站。
“闲置角落”变身“文化驿站”
学校敏锐捕捉到家长接送时无处安放的碎片时间,精心将校门一侧原本闲置的角落,打造成一处“听书小站”。这处名为“修缮时光”的角落,昔日无人驻足的短暂停留区,由此焕然成为充满温度的文化栖息地。

“等待煎熬”升级“心灵滋养”
“修缮时光”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精准切中了等待者的精神所需。听书资源库经过精心筛选与持续更新,特别聚焦历史文学、军事文学及廉洁文化等主题。家长只需轻触屏幕,便能即刻步入声音的世界。一位常来接孙子的老人感慨:“十几分钟,听完一段《三国演义》,比干站着刷手机有意义多了!” 碎片时间于此被重新定义,成为可触摸的知识滋养与心灵休憩。

“基础保障”迈向“服务温度”
这方小小听书角,折射的是公共服务精细化与人文关怀的升级。通过将“等待”转化为“获得”,学校不仅缓解了家长接送期的焦虑,更在无形中营造了校门内外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于细微处彰显了教育生态的和谐温度。项目启用仅两天,单日使用已超百人次,成为校门口一道独特的文明风景。

小小听书角,校门大民生。海南区第四小学门前这一方“修缮时光”,正是城市公共服务向细处着眼、向深处用情的生动诠释。它巧妙弥合了等待的缝隙,让每一寸光阴都蕴含生长可能——当琅琅书声从校内延伸至校门外,这不仅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了智慧与温情,更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的接送路上绽放出可触可感的幸福之花。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收获”,方寸之间,时光的意义已被重新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