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盟市新闻 > 呼伦贝尔

全国文明村镇|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

  在巍巍大兴安岭的怀抱中,在甘河水的滋养下,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这个以鄂伦春族为主体(占78%)、多民族和谐共居的村落,正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蓬勃的产业活力和浓郁的文明新风,在北疆大地上奏响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

  多布库尔猎民村于2005年整体搬迁至大杨树镇,是少数民族村,位于大杨树镇西4公里处,总占地面积19.2平方公里,现有村民69户202人,常住人口41户95人,党员14人。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百姓富的文明新画卷。

  强化思想引领

  凝聚民族团结奋进力量

  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高标准建成京蒙协作党建联系点(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守望北疆心向党,兴安岭上石榴红”特色党建品牌,创新设计“党跟跟、红榴榴”卡通形象,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党纪学习教育等20余次,将党建与党群工作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了党员群众内生动力,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提升了村干部工作状态。定期举办主题党日10余次,如开展春节慰问、小年包饺子、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等文娱活动,加强了党员与各族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巩固党群关系基石,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成立“石榴籽”宣讲团,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工作人员深入猎民家中、田间地头、景区广场,结合“鄂伦春族与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如桦树皮工艺品交换的历史)、村寨今昔对比照片,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惠民举措和民族团结故事,将“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引导各族群众深刻理解“五个认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吴健美学习传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

开展“民族团结心向党 巾帼筑梦绽芳华”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

  深耕文旅融合

  打造产业兴旺富裕乡村

  “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赏色、冬可游雪”是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景区的独到之处。全村积极探索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投入建成以鄂伦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占地约5平方公里。景区内设施完备,露营基地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绝佳场所;房车营地以其独特的住宿体验,吸引众多自驾游爱好者;射箭场上,游客尽情体验传统射箭乐趣,感受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民俗演绎活动生动地展现出鄂伦春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游客深入了解其历史与风情。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经营收入达40余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猎民村巧妙利用村内闲置房屋,精心改建12间民宿,以鄂伦春民族特色装修风格,从传统民族图案到独特建筑形式,每处细节都彰显出民族文化魅力,同时配备现代化设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旅游旺季期间平均入住率高达80%以上。

  “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品牌”是多布库尔猎民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依托村集体经济耕地996亩,塑料大棚50座,建立500亩立体农业生态园,尝试种植滑子菇、黑木耳、中草药等,促进村民增收致富。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2.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97.79万元,人均分红1500元。

多布库尔猎民村民宿

多布库尔猎民村景区开园

  培育文明新风

  焕发乡风民俗时代光彩

  为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多布库尔猎民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一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随礼攀比,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让村规民约“立”起来、文明新风“活”起来、治理效能“强”起来,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创新推行“积分治理”模式,建立“文明团结超市”。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遵守村规民约等善行义举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实现“文明可储蓄、善行可积分”。自“积分治理”模式创建以来,共有32位村民参与村居治理,23户村民参与积分兑换。

  大力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结合春节、丰收节、鄂伦春族传统节日(篝火节、冰雪伊萨仁等)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将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相结合,既增强邻里互动,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归属感。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邀请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等开班授课(书法、沙画、剪纸等),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村民精神世界。

鄂伦春族篝火节

多布库尔猎民村村民积分兑换现场

  拓展文明实践

  共建共享幸福宜居和美家园

  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让志愿服务温暖人心,让治理效能惠及于民,组建多支志愿服务队,聚焦“一老一小”、困难群体需求,常态化开展家访慰问、助洁助困、健康义诊等精准帮扶活动,传递党的关怀和邻里温情。全村科学划分为3个网格,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担任网格长,党员、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网格化管理在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疫情防控、治安巡逻、矛盾排查调处等方面发挥“神经末梢”作用,实现服务管理精细化、零距离。

  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低保申请、社保医保代缴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三网”改造、垃圾治理、屋外立面改造、屋面更换等项目。村内全部实现水泥硬化道路,均已达到路基宽度不小于5.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的规范标准。为村民发放垃圾箱31个,更换庭院围栏2000米,文化中心广场2500平方米、公共卫生厕所3个,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各1处。猎民村实行社区化管理,集中供热、通路、通电、通电视、通自来水、通网络、通校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的文明之路,是一条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的同心路,一条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的发展路,一条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谐路,更是一条守望相助、共创美好的幸福路。从昔日的游猎山林到今日的全国文明村,多布库尔猎民村的蝶变,是党的民族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北疆基层的生动实践,是鄂伦春族儿女与各民族兄弟姐妹携手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时代缩影。展望未来,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将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擦亮全国文明村镇“金字招牌”,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兴安岭上绽放得更加绚丽,让猎民村的文明之歌在北疆净土传唱得更加悠扬。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