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奋力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局面。通辽市各级文明单位立足行业特色,以创新举措推动文明创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经验,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下面,让我们共同领略这些文明标杆的风采,从他们的创新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标杆引领方向,以示范带动全局,凝心聚力推动通辽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城街道办事处于2010年4月经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复正式成立,辖区总面积9.87平方公里,下辖14个社区,66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3.7万户、9.2万人。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巩固创建成果,以创建促服务、强队伍、塑形象,绘就文明与新城同行的最美画卷。
坚持党建引领,文明创建取得丰硕成果
新城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文明创建”工作思路,将文明单位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分众化推进理论宣讲。加强对困难职工的思想引领、关爱帮扶和法律援助。做好典型选树宣传,成立中国好人祝宝安工作室、全国人大代表王晓红工作室,发掘“百姓明星”“新城社工”典型人物,让榜样的力量在基层绽放光芒,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规范服务阵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从规范运作起步,高标准建设入手,对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百姓之家,设计无障碍通道,配备各项便民设备设施,公布便民业务预约电话和预约服务负责人,实施“下班不间断、假期延时”预约服务。打造百年党史文化长廊、非遗皮雕工作室、非遗特色街区牛街等13个特色文明阵地,推动公益文化事业更加便民亲民惠民。同时加强氛围营造工作,倡导文明行为,让群众感受到城市文明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主人翁意识。


夯实基层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创建“六心”服务模式,提供文明优质服务,开展“提升综合服务素养”专题培训,做到“五情四心”的文明亲和服务。创新互联网+便民服务社区试点、街道班子成员“坐窗口、走流程、提效率”的服务方式,2024年为辖区居民、企业办理“帮办代办”3696件、“就近办”1893件,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83件。重点解决自来水泵房建设、公交站点增设、供热管网改造等17个急难愁盼问题,涉及6个小区93栋居民楼5714户居民的“温暖工程”项目现已全部完工。修缮老旧小区路面350㎡,维修污水井24座,补划停车位328个,安装分类垃圾容器1738套,垃圾收集点40个、投放生活垃圾宣传驿站30个。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固话作为为民服务办实事的有效抓手,累计解决民生问题1.5万个。
深化改革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档升级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吸纳辖区各类资源,推行“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机制,建立新城文明服务联盟,公布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开展双向服务、双向认领等资源共享活动,实现“党建引领大家、互助温暖邻家、文明服务到家”。推行“1555”文明实践工作法,组织“撒下石榴籽开满团结花”文艺巡演、广场舞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结合居民需求和坐标,绘制“街区文明资源地图”,实现“15分钟文明圈”惠民目标,公布辖区党群服务中心、物业、燃气、供热机构等联系方式,发放“便民服务卡”1.2万张,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1+14+N”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打造“石榴籽课堂”“社区红人”“幸福夕阳红”等特色服务品牌。

近年来,新城街道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区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站在新起点上,新城街道将按照“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引导和凝聚群众”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阵地,完善服务功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砥砺奋进,谱写新城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