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聆听入党故事 传递信仰力量

  李旺荣在瓜棚里采摘。

  每天装卸和运送快递物品是顾福成的日常。

  明胜进行狙击手跪姿据枪定型训练。

  李鑫在校对法律文书。

  吴明敏老师在讲课。

  张娜在“聊吧”里听取群众意见。

  编者按

  平凡铸就伟大,点滴映照初心。在金色田垄、在绿色军营、在三尺讲台、在社区楼宇……基层共产党员们用最朴实的行动,将对党的赤诚化作脚踏实地的奉献和润物无声的坚守。他们或许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忠诚、敬业、担当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吧……

  ——编者

  躬耕瓜田富乡邻

  盛夏时节,走进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新胜村的西瓜大棚,热浪裹挟着泥土与瓜藤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眼前,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静卧在田垄间。

  “今年我不仅要带领乡亲们继续种瓜致富,还要引领他们走上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子!”新胜村致富带头人李旺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朴实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瓜棚里,他是村民口中的“老李”;面对直播镜头,他是响当当的“内蒙古农推官”。但无论身份如何变换,最让李旺荣引以为傲的,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是农民的儿子,最懂乡亲们需要什么;身为党员,更明白该为他们做什么。”他坚定地说。

  2010年,听说家乡哈业胡同镇的西瓜卖不出去,李旺荣既惋惜又不甘心:光照充足的好地方怎么会种不出好瓜?他成立了包头市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期间,镇里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没少为他送政策,农牧局的项目专家和农技指导员也帮助他育苗、移植和田间管理。看着一群穿梭在田间,用专业知识和真诚服务为合作社奔走的党员干部们,他深受感动,第一次对“为人民服务”有了真切感受。

  “要是能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党员该多好!”怀着这份憧憬,他果断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没甚文化,就会种瓜,倘若我获得党组织的认可,成为党员中的一员,我一定尽自己所能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他向入党介绍人李来师汇报着思想动态,朴实的语言里,跳动着一颗滚烫的心。2013年8月,李旺荣光荣入党。

  “入党12年不算长,但党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太多。这份恩情,我愿用一生的忠诚奉献来回报。”李旺荣感慨道。

  近年来,李旺荣推动480户农民以1100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推行现代化生产。以香瓜、西瓜、蜜瓜等优势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前进村、打不素村等周边8个村、830户农民发展种植。2023年,他成功探索出“瓜菜菌”轮作模式,并通过送技术、送服务,持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李旺荣创立的“黑柳子”品牌于2019年入选全国“一村一品”名录,他本人也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包头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谈及未来,李旺荣坚定地表示,将始终铭记入党初心,带领更多村民靠双手过上幸福日子。(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宋爽)

  货递千家传真情

  6月的兴安盟,柏油路面蒸腾着灼人的热浪。内蒙古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兴安盟分公司的快递员顾福成正驾驶着快递配送车穿梭于楼宇街巷间,汗珠从额角滑落,他却顾不上擦拭。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镇双胜村党支部书记宗元有眼中,村子里的好小伙儿顾福成是个公认的“实在人”,勤奋踏实、肯干务实,便有意帮助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09年,在宗元有的引领下,顾福成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最初觉得入党是精神信仰,后来才懂得,信仰要长成看得见的担当。”这句深切的感悟,在顾福成入职快递行业的8年间,化作了日复一日的行动。

  顾福成将每一次配送都视为与客户的“重要约定”,无论严寒酷暑、风雨交加,始终坚守岗位。夏日高温,他顶着烈日穿梭在大街小巷,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寒冬腊月,他不畏凛冽寒风,双手冻得通红仍仔细核对包裹信息。在一次暴雪天气中,道路积雪严重,车辆难以行驶,为了及时将一份哮喘喷雾送到客户手中,他在雪地里狂奔4公里,无数次摔倒后仍咬牙爬起,最终将药品按时送达。

  顾福成还特别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在他负责的配送区域,有不少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他在送快递之余经常免费为老人代买生活物资、搬运重物、清理垃圾。遇到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人,他耐心教老人使用手机下单、查询物流信息;碰上孕妇等行动不便的客户,他不仅送货上门,还会帮忙将物品放置妥当。“党员嘛,就是要多为群众办实事。”顾福成憨厚地笑着说。

  每当工作疲惫时,顾福成总会想起入党时紧握右拳的场景:“对着党旗许下的承诺,可不是空话,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这份初心,支撑着他在平凡岗位上一直坚守,成为群众口中的“暖心人”。(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杨柳)

  迷彩青春铸忠诚

  2009年冬日,一辆迷彩吉普车驶入兴安盟扎赉特旗一处牧场。彼时,蒙古族青年明胜正手握放羊鞭、仰望苍鹰。征兵宣传画上抗洪抢险的武警战士,与他记忆中1998年从洪水里救出全家人的绿色身影重合。

  3个月后,明胜成为武警内蒙古总队包头支队的一名新兵。面对训练挑战,他夜以继日加练,新兵训练结束时,他以全优成绩戴上“训练标兵”绶带,成为班里唯一被表彰的新兵。“我的成长离不开叶班长的严格要求,也是他点燃了我的入党信念。”明胜回忆道。

  2010年盛夏的一次抓捕行动中,首次执行任务的明胜目睹老党员叶班长冲锋的背影,第一次读懂了“共产党员”四字的重量,也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理论知识看不懂,他就利用夜晚时间加班加点学习。当他郑重地向党支部递交短短600字的入党申请书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上万字的学习心得。班长叶丙友评价他:“明胜像草原上的小树苗,经党的培养有了栋梁之质。我愿意做他入党路上的引路人……”2011年,明胜光荣入党。

  2012年黄河三岔口段突发险情,明胜率先跳入激流。他带领突击队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连续奋战18小时,搬运沙袋380余个,指甲掀翻3个仍死死扣住防洪布。成功封堵管涌后,牧民老阿妈颤巍巍递来奶茶,表达心中的敬意。

  军人职责,不止于战场。2019年,他在包头市街头救助车祸重伤群众,事后悄然离开,从未向人提及。数月后,受助人辗转寻来送上锦旗。面对感谢,明胜的回答朴实而铿锵:“救人于危难是我们的职责。”

  15年军旅生涯,明胜用5枚军功章和32本训练笔记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深刻内涵。2024年,他因伤转任执勤单位班长后,将宝贵经验倾囊相授,甘为人梯托举后辈。他说:“是党培养了我,我要用一生来回报党和人民。”(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安寅东)

  司法为民践初心

  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人民法院,书记员李鑫的工作日常总是与一摞摞卷宗相伴。“很多当事人走进来,眼神里都是茫然。”她记得初任书记员时,面对当事人的困惑,身为老党员的庭长刘发龙逐句解释诉讼材料。那些耐心讲解、俯身倾听的身影、深夜加班时办公室的灯光,成了李鑫的“入党启蒙课”。

  2021年,李鑫加入中国共产党。法院里老党员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调解纠纷、释法说理践行“司法为民”的承诺,这一切都成了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源动力。李鑫深知,党员身份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使命与责任。

  从送达法律文书、接待当事人,到庭审、案件归档……法院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书记员的身影。如今的李鑫,在工作中多了份细腻,遇到听力不佳的当事人,她会及时递上便笺纸;得知当事人出行不便,她主动上门送达文书;面对对法律程序一头雾水的群众,她总能耐心地释法明理……“作为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在她入党时老党员的谆谆教诲,早已融入她工作生活的日常。

  2024年,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让李鑫对“党员”二字有了更具象的认知。当事人因车祸高位截瘫,没有办法来到法庭,承办法官当即决定,将法庭搬到当事人家中。调解过程中,法官一遍遍解释法条、分析利弊,李鑫则伏在案头,仔细记录下每一句对话。最终,纠纷在法理人情之间圆满化解,当事人微微颤抖着签下名字时,李鑫也很感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至今仍十分感慨:“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不仅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还要温暖他们的心灵,要用真心换取群众的信任,用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

  翻开李鑫的工作笔记,扉页上的字迹工整有力:“做传递法治温度的践行者,以卷宗为纸、以初心为笔,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上,续写新时代共产党员的答卷。”(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杨柳)

  春风化雨润桃李

  每天,只要身体许可,年逾古稀的吴明敏老师都要抽2个小时趴在桌子上做几道数学题,有时遇到难点,一抠就是半天。她说:“我要让脑子时刻运转着,不能‘生锈’,这样才能为学生继续答疑解惑。”

  吴明敏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68年,从呼和浩特市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呼市郊区榆林公社的苏木沁村小学教书,2年后,被当时的郊区教委抽调到呼和浩特市第28中学任教。1978年,吴明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段经历让她记忆犹新。

  呼和浩特市第28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主要来自郊区农村。那个年代,学校教室冬天要靠生火炉子取暖,吴明敏经常带毕业班,为了让孩子们少受罪,每天天不亮她就早早来到教室,把火炉生得暖暖的,同学们一进教室,就有一股暖流涌入心中。她没有想到,这个生火炉的剪影,会成为学生们随后几十年记忆中的暖阳。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的时候,吴明敏就对中国共产党心存向往。上初中时,全国上下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我一直想要帮助别人,为人民服务。可以说,雷锋是引领我入党的最大动力。”吴明敏说。

  对工作,吴明敏几十年如一日。她心底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教书育人,让学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才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份职业,才对得起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

  起初,面对记者的采访,吴明敏老师连连拒绝:“我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没啥可以被宣传的。”然而,这位“普通”的老教师在工作期间获得的县区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证书有厚厚一摞,还获得过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市级劳动模范,甚至在退休后被聘请到一所私立中学任教时,也获得了赛罕区教育局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她教过的学生根本数不清,早已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我现在年纪大了,上不了讲台了,只能是以有限的能力辅导教育有需要的孩子们,让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头发花白的吴明敏说。当年的平房教室如今已变成明亮的教学楼,但有些东西不会改变,就像火炉里跳动的火焰,就像党员徽章上闪烁的光芒。(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潘佳)

  社区“聊吧”解民忧

  清晨,和煦的阳光洒落,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悦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角的“娜姐聊吧”里,悦海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娜已早早开始忙碌。

  几盆绿意盎然的植物,两张摆放整齐的椅子,将这个小天地装点得格外简朴温馨。张娜翻开桌上一本厚厚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居民们的“家长里短”。“谁家反映了什么事儿,解决到哪一步了,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她介绍道。自去年7月创办以来,这个小小的“聊吧”已累计化解充电桩改造、楼道堆物等居民烦心事35件,并举办了38场政策解读会,成为社区里名副其实的“连心桥”。

  2010年,张娜扎根社区,开始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的历程。高强度的工作没有让她退缩,身边老党员们无声的奉献更深深震撼了她。她清晰记得,退休教师特木热十几年来风雨无阻,义务为社区居民教授书法课。“那份纯粹为人民服务的心,那份不计回报的坚持,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张娜回忆道。

  自此,张娜的心紧紧向党组织靠拢。她一次次主动向组织汇报思想,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工作中接受考验。2016年7月,她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许下了铮铮誓言。“这枚党员徽章,在我心中重若千钧,它承载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张娜语气坚定。这份责任,驱动着张娜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娜姐”聊吧线下每周四下午敞开大门,线上微信群24小时在线,确保居民的大事小情都能找到倾诉和解决的渠道。一天,张娜接到一位单亲妈妈的电话:“张书记,我失业半年了,孩子的学费实在凑不齐了……”无助的声音深深触动了张娜的心。她立刻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后发现,社区里像这样急需就业帮扶的居民并非个例。

  为了搭建从技能培训到稳定就业的帮扶链条,张娜揣着精心准备的项目书,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基金会、辖区企业和共建单位之间。一次次沟通,一遍遍争取,终于凑齐了必需的设备和教学资源。如今,在张娜和社区的帮助下,已有3名女性成功创业,8位居民实现了灵活就业。

  “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深铭记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张娜说,“我将永远忠于人民,忠于党,继续扎根在群众中,当好大家的贴心人。”(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宋爽)(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