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全天候运动校园” 让学生畅享体育乐趣

学生们一起踢足球。(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供图)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校园,活力乐章已然奏响。在包头市东河区工业路第二小学,孩子们迎着朝阳开启晨跑模式;在牛桥街小学的课间,孩子们或在敏捷梯上跳来跳去,或者一起加入跳房子游戏……

  今年春季学期以来,包头市东河区通过时间重构、空间再造、师资升级等创新举措,重塑校园运动生态,打造“全天候运动校园”。

  “孩子现在每天回家都主动分享运动趣事,精气神特别足!”工业路第一小学学生张文博的爸爸张立超欣喜地发现孩子的变化。

  这得益于东河区对校园时间的精细化管理——将零散时间串联成完整的运动链条:10-15分钟课间穿插跳绳、踢毽子等微运动;上午、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成为运动主阵地;体育课与课后服务无缝衔接。

  工业路第一小学副校长李彬说:“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离开板凳、走出教室、跑向操场,让校园的每一分钟都成为运动的可能。”

  在包头市第二中学、包头市第四十中学等学校,更是创新推出“体育走班日”,每周四下午开设两节连堂体育课,有篮球、武术、飞盘等12个运动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打破班级界限的“运动超市”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感兴趣的项目。各校还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康复路小学开设冰上运动课程、南海小学设置民族舞课间操,将地域文化与体育运动深度融合起来。

  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校园里,东河区探索出“见缝插针”的运动空间改造方案。惠民路小学利用教学楼间空地打造“AI运动吧”,微篮球场、智能健身区错落分布;牛桥街小学的“金边银角”改造计划,让走廊转角变身迷你训练区;西脑包二小的“共享器材站”遍布校园,学生随手可取跳绳、沙包,掀起全员绳操热潮。

  这些改造不仅拓展了运动空间,更改变了校园运动生态。如今,在东河区的校园里,楼梯平台成了体能训练场,花坛边缘化作平衡木,处处都是运动场。

  为破解体育师资短缺难题,东河区还打出“内培外引”组合拳,通过专场招聘吸纳体育专业人才、邀请退役运动员进校园、与体育俱乐部开展师资共建等方式,形成教学合力。铁西小学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分层课程,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引入专业教练团队指导训练,有效提升了运动教学质量。

  “东河区将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与发展,扎实推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深入广泛实施,继续探索更多元的活动形式,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释放天性、收获快乐和健康成长的能量源泉。”东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君说。(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刘志贤  通讯员  侯舒蕾)

编辑:孙丽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