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思享 > 漫话天下

“护眼”?

  原本“护眼”的作业本却成了“伤眼”本?据央广网报道,近日,记者对中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开展调查,随机网购了五十余款相关产品,其中多数印有“防近视”字样。将这些产品送往第三方检测后发现,三成产品的内芯纸张D65亮度、D65荧光亮度存在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等情况。

  多年来,如何预防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发展、避免孩子过早戴上小眼镜,成了不少家长的心病。如此背景下,不少宣称有“护眼”“预防近视”功能的学习用品应运而生。从功能性角度看,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和宣传,这类护眼产品无疑是孩子们的福。然而现实中,从作业本到台灯,再到发热眼罩等,一些此类产品的生产商在宣传上搞变通、在执行国标时打折扣,相关产品不仅没有“护眼”效果,甚至可能损伤视力。未成年人正处在视力保护的关键期,孩子们的眼部健康不容黑心商家忽悠,市场乱象亟待有关方面合力治理——买个靠谱的护眼产品,不该像“闯迷宫”一样,这是所有消费者的共同期待。 (李法明/图  嘉湖/文)

编辑:刘晓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